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发布日期:2019-06-27 06:08

一、白粉病的危害

白粉病是保护地草莓常见病害,在草莓的果实和植株上均可发病,冷凉地区和保护地栽培的草莓发病较重。一旦发生,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最严重的可以造成绝收。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嫩尖、叶柄、花蕾、果实、果柄。品种的抗性强弱,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只能决定白粉病发生的先后、快慢、多少而已,很难彻底杜绝白粉病的危害。

二、发病规律

发病较快,一般病菌孢子落到草莓叶片上从萌发到入侵24小时即可完成,5天后即可在入侵叶上形成白色粉状病斑,7天后可形成成熟的分生孢子,再侵染其他植株,两周后就会造成大面积发生。

1、品种本身遗传特性,抗性弱的白粉病发生重。

2、温度:分生孢子生长的温度为15~30℃,最适宜温度为20~22℃,温度高于30℃时分生孢子生长受到抑制,温度高于35℃时,分生孢子停止生长。当温度低于5℃时,也不发病。

3、湿度:分生孢子生长的相对湿度为50%~90%,湿度越大越容易发生。

4、植株:植株越弱越容易发病;种植密度过大容易发病;果实着色后,植株变弱、糖度增加,白粉病也更容易发生。

5、其他:忽干忽湿、雨后暴晴、氮肥施入过多都容易促使白粉病发生。

三、防治措施

1、选择抗病品种。

2、温度:白天维持在26~28℃,相对较高的温度,夜间5~6℃,减少发病几率。

3、湿度:全棚覆盖地膜,降低棚内湿度。浇水尽可能在上午11点之前完成,浇水后打开风口排湿至少一个小时,降低棚内湿度。浇水量控制在1.5~2m³(50米标准棚)。浇水周期为5~7天,避免频繁浇水。

4、植株:培育壮苗,加强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如中耕、及时摘除老叶、定期药物防治。适当的调整植株密度,摘除重叠叶片,确保植株间通风透光。在果实膨大期或着色期除根部追肥外,加强叶面喷施P、K肥,如2‰的磷酸二氢钾,同时,保持草莓合理的挂果量,防止草莓植株抗性变弱。控制N肥的施用,增加P、K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5、药剂防治:

①早期用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与翠贝交替轮用进行防治。

②白粉病已经发生的用翠贝加水动力进行防治。

注意事项:A、在防治白粉病过程中一定要加入展着剂增加药效。

B、喷药均匀,侧重于叶片背面和植株根茎部,尽量做到全株均匀着药。

C、喷液量:如果草莓已经封垄,液量要保证在45~60公斤。

D、喷药要避开高温时段。

E、白粉病发生较重的,应整个温室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