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大棚病害如何防治效果比较好?

发布日期:2019-06-25 10:27

大棚因通风量小,棚内湿度会大幅增长,这类高湿环境里,特别利于白粉病、灰霉病、根腐病、叶斑病、褐斑病等喜湿型病害的发生。草莓大棚病害如何防治效果比较好呢?

一、白粉病

1.症状。早期在病叶病发中央处产生大小不等的病斑,随后叶背构成赤色粉状物(病菌的分生胞子)。病情严峻时,除叶片外,叶柄、花、花梗及果实均能感病,形成叶缘萎缩、枯焦;幼果停止发育,乃至凋谢;果实上构成赤色粉状物,失去食用价值。严重时全株殒命。

2.防治方法:选用抗病种类或搭配栽植抗性较强的种类。实行轮作,以十字花科蔬菜和豆科作物为好,最好水旱轮作。收获后完全扫除病残体,生长时期实时摘除病叶、病果、老叶,带出棚外烧毁,减少病原菌基数。7~8月高温消毒泥土。

二、灰霉病

1.症状。重点侵害花器、果实、叶片。花器受害,初在花萼上产生水迹形点点,后渐渐扩张到子房、幼果,使幼果湿腐。潮湿时,会出现灰色霉状物;干燥时,染病果果呈干腐状。

2.防治要领。选用抗病种类。实行轮作,增施酵素肥和磷钾肥。种植之前深翻土地,高垄栽植,全部生长期间留意排湿增温。定植前每亩撒施25%多菌灵粉剂5~6千克,撒后耙入土中。病发早期喷50%速克灵l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50%灰霉灵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8日左右天喷1回,严重则连喷二~三回。

三、根腐病

1.症状。低凹地病发重。真菌从根的尖端侵入后向根心进展,根的中央先呈赤色或淡赤色,后渐渐酿成黑褐色而腐败,地上部由底部叶子边边起头成褐色,逐步凋蕶死亡。

2.防治方法。苗莆地用50%速克灵消毒三回;移栽前对泥土举行透彻消毒,移植前用克菌丹液浸泡苗根。定植后立即摘掉老叶,多用酵素肥,少用氮肥,培养壮苗。合理浇水,防止棚内积水。

四、叶斑病(蛇眼病)

1.症状。重点发生在叶片上,尤以果实采收后严重。病叶早期产生紫赤色小斑,随后扩大成2~5毫米的圆形病斑,边沿呈紫赤色,中央灰赤色,酷似蛇眼。叶片病斑过多时会引发叶片凋谢,大量病发会影响叶片光互助用,形成植株抗病性低落。

2.防治方法。把园区打扫透彻,将病枝落病销毁或深埋。及时摘除病叶;病发重的地块采收后所有苗株割叶,随后除草、施肥、注水,促使植株早发新叶。在花序出现到着花前,喷一次1:1:200波尔多液。病害严峻时,隔10天喷1次,直到采收。

五、褐斑病(叶枯病)

1.症状。重点侵害叶片,果梗、叶柄也可病发。叶子感染后先有棕色点点,后渐渐扩张成圆形或椭圆形,中央是棕色,中心点为紫棕色,边沿为紫红色,病健接壤显着。前期病斑上可构成褐色小点,呈不规矩轮纹分列。病斑融会在一路时,可使叶构造大片枯死。病斑在叶尖、叶脉产生时,常使叶构造呈“V”字形枯死。

2.防治要领。栽植抗病种苗。培养壮苗,调控氮肥施入量。植苗前先4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泡苗二十分钟。病发早期可用75%百菌清500倍液、50%苯菌灵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10日喷一次,连续三~四4次。

六、蚜虫

1.症状。草莓有许多种蚜虫,其中最多的是桃蚜。蚜虫主要吸吮叶子背面和嫩心上的汁液,导致叶子卷曲和变形。

2.防治要领。实时扫除田间残株、杂草,摘除老叶,淘汰虫源。可用2.5%溴氰菊酯2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等药剂瓜代防治。也可用5%杀蚜烟剂,亩用量三百~四百克,于薄暮闭棚时熏杀。

七、红蜘蛛

1.症状。初发时多在植株接近空中叶片反面吸食汁液,叶片呈现退绿黑点,色彩先白后红,严峻时呈锈色凋谢脱落。前期向植株上部幼嫩部迁徙,侵害幼叶、嫩茎和小果,严峻时整株凋谢殒命。

2.防治要领。实时扫除残株败叶,销毁或沤肥。适当浇水施肥,增进植株茁壮成长。不要单一用药以防出现抗药性,经常使用药剂是20%灭扫利二千倍液、1.8%农克螨二千倍液、50%哒螨灵一千五百倍液、70%克螨特二千倍液等。采收前二十日不能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