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垄覆膜节水栽培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19-06-24 22:06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适宜在高寒田、冷浸田、雷响田和缺水田推广应用。该技术节水、植株返青快,分蘖早而壮,抽穗提前5-7天,提早成熟10-15天,肥效提高13%以上,较常规节水50%以上,增产10%以上。

一、良种选择

选择当地常规栽培高产、抗逆、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

二、育秧方式

采用旱育壮秧或软塑盘育秧方式。

三、田块整理

1、田块选择:高寒田、冷浸田、雷响田和缺水田效果最佳,整田时把秸秆等易破地膜的硬物翻入泥中,使田块达到田平泥融。

2、施足底肥:根据田块肥力采用一次性深施技术,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均匀撒施田中,碳酸氢铵20-25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水稻专用复合肥20-25公斤。

四、技术要点

1、理墒:平整田块,沿稻田四周挖宽20厘米、深20厘米的沟,有利于排灌。在按墒面宽80厘米,沟宽20厘米、深20厘米开沟理墒(一个复合带为100厘米),开沟挖起的土要均匀铺在墒面并压平,理完墒面后喷雾除草剂(每亩用50%丁草胺100-160毫升进行喷雾除草)。

2、覆膜技术:墒面平整后,以滚动盖膜的办法覆膜,使地膜紧贴床面(地膜采用90厘米),膜四周入泥5厘米,确保覆膜严实。

3、移栽:采用宽窄行双行移栽(大行23厘米,小行10厘米,株距10厘米),根据茬口的不同将秧龄控制在40-45天,移栽期尽量提前,以利于提早分蘖,每亩栽插密度为2.6万丛左右。

五、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

在水稻移栽后保持沟中有水、膜面无水,严禁串灌、深灌。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掉墒面水层,确保覆膜对土壤的增温效应。在孕穗期和灌浆乳熟期这两个水分临界期若遇严重受旱,应及时灌水。

够苗晒田,水稻覆膜栽培,分蘖旺盛,若不及早加以控制,将会增加无效分蘖。对有水源保证的田块,当每亩总茎蘖数35万左右时,排出沟水,晒田控制分蘖。晒田标准:墒面不发白,沟中不陷脚,地面见白根。后期容易受旱的田块不宜提倡晒田。

2、施肥管理

看苗追肥,对后期肥力不足的田块,可用尿素作根外追肥,浓度一般以1.5%-2.0%为宜。亩用尿素溶液50-70公斤。对于严重缺肥的田块,可灌淹2-3厘米深的水,亩撒施尿素4-5公斤,让水自然落干即可。

3、病虫害管理

水稻覆膜栽培,病虫危害相对较轻。但由于其早发快发,病虫危害时间提早,要重点抓好纹枯病、稻疽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的防治。以当地的病虫预测预报为主要依据,选择对口农药,做到及时有效地防治。

六、适时收获

1、在收获前15天排干水晒田。水稻成熟后要及时抢晴天收割,收割时要做到低留稻茬,方便地膜回收。

2、回收地膜,为防止地膜对土壤的污染,水稻收获后要及时揭膜,彻底清除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