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倒伏原因及对策

发布日期:2019-06-24 13:39

今年8月11号在玉米生长后期我省遇到百年不遇的狂风暴雨,玉米大田出现严重的倒伏现象。由于倒伏使玉米侧根拔起,茎秆倾伏角度较大,甚至平铺地面,叶片和穗子贴地,受光少,光合强度减弱,病虫害加重,各级农业部门立即行动,制定有效措施,并得到迅速落实,大部分倒伏玉米被及时扶起。但严重的自然灾害还是导致今年玉米严重减产。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玉米种植与栽培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玉米具有喜暖湿气候使得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够种植,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玉米种植第二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中玉米地位越来越明显。玉米倒伏成为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玉米绝收,因此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关防治补救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就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处理措施与预防意见。

在玉米生产上,经常发生倒伏现象。因为倒伏发生的时期和轻重程度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30%-40%。因此,防止玉米倒伏是玉米栽培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

玉米的抗倒性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的抗倒性表现不同。玉米倒伏的自然因素主要由风灾和虫害引起,但造成玉米倒伏的栽培因素也较多。在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栽培措施不合理,造成玉米植株的抗倒性下降,形成倒伏,造成减产。

一、引起玉米植株倒伏的主要原因:

1.种植密度不合理。由于种植习惯的原因,有些地方在生产上对玉米的田间管理较粗放,有的农民甚至播种后不间苗、定苗,造成种植密度过大,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的茎折率、空秆率和穗位系数增大,茎粗系数和穿刺强度降低。使玉米生长中后期植株拥挤,抗性下降,极易发生病虫害和倒伏。

2.肥水管理不合理。有些田块各种肥料施肥不平衡,氮肥用量过大,磷钾肥施用量不足,造成营养元素失衡。氮肥地多,玉米茎秆的柔韧性降低,抗拉能力下降,从而造成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下降。玉米生长期间浇水不当,也容易造成植株抗性降低,尤其是在玉米生长前期,氮肥和水分过多极易造成水渍弱苗或植株旺长,降低玉米的抗倒能力。

3.玉米品种抗倒性差。抗倒性是指抗根倒、茎倒、茎折。当玉米品种茎粗系数(茎粗/株高)大,穂位系数(穂位高/株高)小时,抗倒能力强,茎粗系数为1-1.2,穂位系数为40时一般不会发生倒伏。因此,抗倒性好的品种应是株高与穂位适中,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抗玉米螟危害。

4.抽雄期玉米螟危害严重,茎秆虫蛀率高。

5.茎腐病等危害。

6.高温、多雨、多风、寡照。

综合来看,玉米发生倒伏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是茎秆旺长遇大风多雨天气发生倒伏的几率比较大,其中大风多雨是主要诱因。

二、预防玉米倒伏的几项对策:

1.选用抗倒伏玉米品种。玉米品种间的抗倒性存在明显差异,在选购种子时应选用那些抗倒性、抗病性强的品种。

2.根据品种特性,按适宜种植密度留苗。每个品种由于特征特性不同,具有不同的适宜种植密度,只有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玉米群体和个体才发挥最大增产潜力,从而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目标。

3.平衡施肥,合理浇水。氮、磷、钾三要素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生理效应,每一种元素的缺乏或过剩,都会造成玉米生长发育的失衡,从而造成玉米植株综合抗性下降。为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高产稳产,氮、磷、钾三要素应配合使用,进行平衡施肥,并使用多元微肥。玉米苗期到拔节期应适应控制浇水,进行蹲苗。试验表明:苗期控制浇水进行蹲苗的玉米,植株高度可下降10-30厘米,尤其是植株下部节间明显缩短,韧性增强;玉米根系量增加3-6条/株,并且根系下扎较深;抗倒性明显提高。

4.及时防治病虫害。我省玉米生产中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青枯病、矮花叶病、锈病、粗缩病、苗枯病、纹枯病等;虫害包括:粘虫、玉米螟、蚜虫、红蜘蛛、地老虎等,搞好病虫检测,防止及时。

5.采用化控技术。种植密度比较大,有倒伏危险的地块,可在拔节以后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来抑制株高,降低植株重心。不仅可以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还可使植株矮健,光合作用增强,提高种植密度,通过化控一般可增产15%以上,使用化控技术一定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使用。

对于倒伏严重地块,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倒伏玉米扶起,如果雨水多地太软,就要在倒伏后的2-3天内把茎秆扶起来。扶起时,要使茎秆与地面保持适当角度,具体扶起角度以茎秆不折断同时不会伤害了另一面的根为原则。如果倒伏时间长了就不要再扶了,硬扶容易把茎弄折。对于伏在地面的玉米,要把穗翻转朝上,不要与地面接触,否则容易引起果穗腐烂病虫害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