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
(1)花叶型:叶片上有黄绿相间或绿色深浅不匀的斑驳,或有明显花叶,疱斑,新叶变小,扭曲畸形,植株矮小,结果少而小,果面呈花脸状。
(2)条斑型:主要表现在茎、果上,往往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特别是有混合病毒侵染时,更易出现。茎秆上形成暗绿色至黑褐色条纹,表面下陷并坏死,褐色一般不深入到髓部。叶片有时呈深绿色与浅绿色相间的花叶状,叶脉、叶柄上也有黑褐色坏死条纹斑,并顺叶柄蔓延到茎部。病果畸形,果面有不规则的褐色坏死斑,或果实呈淡褐色水烫坏死。条斑型危害最重。
(3)蕨叶型:全株黄绿色。叶片背面脉变紫,中下部叶片向上卷起,重的卷成管状,新叶变窄或近线状,植株矮化,侧枝都生蕨叶状小叶,复叶节间缩短,呈丛枝状。
2、发生规律
番茄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种子和其他宿根植物上越冬,并通过蚜虫、田间操作接触传病。夏季病害重。苗期易感病。管理粗放,果实膨大期缺水,土壤中缺少钙、钾等元素发病重。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消毒:用10%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或将充分干燥的种子在70℃恒温箱中处理72小时。
(3)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
(4)田间作业前用肥皂洗手,减少人为传播。
(5)及时避蚜、防蚜,田间可挂、铺银灰膜,或喷药剂防治。
(6)药剂防治。用1.5%植病灵800倍液或5%的菌毒清500倍液于幼苗期喷2次,花后每10天喷1次,连喷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