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反季蚕豆因季节差异、栽培适宜区少、商品紧缺,又因其营养丰富、有益健康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因地制宜在贫困山区、半山区发展无公害反季蚕豆,不失为贫困山区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其关键措施:一是反季蚕豆病虫害较正季蚕豆严重,要把好安全用药关;二是7、8月份属雨水集中和季风盛行季节,在栽培和田间管理上要重视排水防涝和抗风;三是该季蚕豆分蘖、结荚能力差,要注意合理密植和保花增荚;四是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重基肥,轻追肥;重磷、钾、轻氮素。
一、产地环境选择
无公害反季蚕豆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海拔2100—2700米的冷凉地区,土壤性能好,砂粘适中,PH值为5.5—7.5,有机质含量在20%以上,排灌方便,水源不受工矿企业排污影响的区域。
二、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虫、抗倒伏、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质、早熟、丰产的菜用型品种,如凤豆4号和凤豆6号等。
2、种子选用标准及处理种子选无病斑、虫眼和霉变;粒大饱满均匀干净,种子纯度98%。
种子可先在太阳下暴晒2—3天,后用55℃水浸种10—15分钟,最后置室温清水浸种24小时。
3、整地施肥,开墒理沟土层深耕后,第亩撒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硫酸钾8—10公斤,尿素5公斤作基肥,深翻入土,耙平地快,使土壤疏松细碎。
缓坡地开墒理沟方向与坡向垂直;平地开墒要视地块的大小在中间理“十”字沟、“井”字沟等,形成“沟沟相连、墒墒相间”。其中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墒面宽1.7米。
4、播种播种宜在6月下旬至7月初进行,第亩用种量30—40公斤,株行距为12厘米×16厘米,每亩植3.5万株。可拉线点播,种子入土深度在3—5厘米,适当深播。
5、田间管理①查苗追肥。调查蚕豆长势,对于弱苗,应酌情施用氮肥,亩用5公斤尿素对水泼浇;对于花蕾期长势不好的,适量追施磷、钾肥,亩用5公斤过磷酸钙和3公斤硫酸钾对水泼浇,“以磷增氮、保钾增产”。②中耕除草。反季蚕豆田间杂草较正季蚕豆多而杂,必须坚持在苗期进行1—2次中耕、疏松土壤,培实根基,疏通沟道,同时清除杂草。③保花增荚。采用去除蚕豆无效枝和打顶尖等技术。
三、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是赤斑病与锈病。防治方法有: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适期播种;消除病残枝,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防治赤斑病,必要时每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安全间隔期≥23天。防治锈病,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安全间隔期≥25天。
2、主要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其防治可采取摘尖,即在个别植株上出现“蜡棒”或危害症状时,摘除到田外销毁。必要时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安全间隔期≥21天。
四、收获
待豆荚膨大饱满、有光泽,即可分期采摘鲜豆荚包装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