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为害瓜类、十字花科蔬菜、豆科蔬菜、葱等。
为害特点瓜类种子发芽时幼虫从露外处钻入,造成种子霉烂不出苗;幼虫蛀害幼苗的根、茎,使瓜株停止生长或全株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尤其是早春覆膜西瓜受害重,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6mm,雄蝇暗黄色至暗褐色,两复眼几乎相接触,触角黑色,胸部背面有3条黑色纵纹,后足胫节内下方生有一列稠密、大致等长、末端弯曲的短毛,腹部背面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各腹节问有一黑色横纹,使腹背形成明显的小方块。雌蝇灰色或灰黄色,两复眼间距较宽,约等于头宽1/3。中足胫节的外上方生有一根刚毛,腹部背面中央纵纹不明显。成虫前翅基背毛均短,其长度不及盾间沟后背中毛的1/2。卵:乳白色,长约1mm,长椭圆形,稍弯,弯内有纵沟陷,表面具网状纹。幼虫:老熟幼虫体长7~8mm,乳白色略带浅黄色。头退化,仅有1对黑色口钩。整个体形前端细后端粗,腹末端呈截面具7对突起,各突起均不分叉,第7对极小而且因着生在第6对中间的稍内侧,所以从上面有时看不到,第1对和第2对在等高位置,第5对与第6对等长。蛹:长4~5mm,长椭圆形,红褐色或黄褐色,尾端可见7对突起。
生活习性灰地种蝇在山东年生4代,以蛹越冬,早春西瓜播种后,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害西瓜等瓜类作物,4月初1代幼虫进入发生为害盛期,常较露地不覆膜的西瓜田提早5~10天。为害西瓜主要发生在播种后真叶长出之前至第1片真叶展开、第2片真叶露出时,为害期为10~15天。由于发生在出苗前后,再加上覆膜,人们不易发现。主要原因是施用了未腐熟的有机肥,膜下温度高于15℃,均温为24.5℃,较露地高1倍以上,对灰地种蝇生育有利,再加上早春西瓜出苗时间长利于种蝇幼虫蛀害。
防治方法(1)进行测报,尽早把病虫防治信息告知瓜农。(2)施用腐熟有机肥,防止成虫产卵。(3)采用育苗移栽,不用或少用催芽直播法。(4)播种时用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200g,加10倍水,拌细土28kg,撒在播种沟或栽植穴内,然后覆土。播完后再用敌百虫200g拌麦麸3~5kg,撒在播种行的表面后及时覆膜,不仅可有效地防止灰地种蝇,且对蝼蛄、蛴螬有兼治效果。(5)灰地种蝇对黄瓜、西瓜、甜瓜为害期较短,出苗后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500倍液灌根,每喷雾器用20mL,对水20~30L即可,为防止瓜苗产生药害,黄瓜、西瓜苗期尽量不用有机磷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