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水稻合理密植与宽行窄株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9-06-12 21:51

合理密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密植能有效地利用光能,充分地利用地力,保证单位面积上穗数、粒数和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高产、稳产。

水稻合理密植一方面是要在单位面积上尽量多移栽秧苗,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因为移栽过多,导致稻株竞争营养、水分、阳光而长势不好。合理密植就是在这两个方面中通过调整种植密度、采取合理株距与行距以实现产量最大化。

水稻移栽方式从70年代的满天星到80年代的丰产沟又到90年代的宽窄行再演变到现在推广的宽行缩株移栽,目的在于寻求一个行与株间最科学合理的空间配置,为水稻生长创造一个最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使水稻个体与群体得到最协调的发展从而构建一个具最适宜高产的水稻群体,最终实现高产目标。在临翔区一般杂交稻亩栽1.5—2.5万丛,每丛1—2苗,亩栽基本苗2.5—5万;常规稻亩栽2.5—3万丛,每丛2苗,亩栽基本苗5—6万。空间配置采用点标记宽行窄株移栽方式。宽行窄株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行距变化在26.4—33cm(8—10寸)之间,株距变化在10—16.5cm(3—5寸)之间,宽行窄株,单行条栽(等行条栽)。在保证栽插丛数不致减少的前提下,行距宜尽量扩大,株距宜尽量缩小,实行宽行窄株。这种宽行窄株的栽培优点是:田间通风透光性好;纹枯病等高湿病害相对较轻;稻株光合效率高,成穗率高,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较多;在田间易于进行施肥、除草、喷药等农事操作;成熟时收割,人工收割也方便。经过近几年的项目带动,合理密植与宽行窄株移栽方式以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便在水稻生产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