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9-06-07 21:09

大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极其广泛,它既是人们极其喜食的蔬菜和调味品,又是我国大宗出口创汇农副产品之一。但近年来,由于其长期进行无性繁殖,栽培措施不当,致使大蒜受多种病毒侵染,品种逐渐衰老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东平县农业局的科研人员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技术规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病毒带来的危害,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1.自然或人工脱毒。采用脱毒大蒜品种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病毒危害,如VF选1、VF选4、VF选05、VF选06、VF选106等。自然脱毒的方法是选用蒜薹结的蒜珠作种,当年生成独头蒜;第二年用独头蒜作种,即可形成大的蒜头;到第三个生长周期,与同一品种传统种植的大蒜相比,就会表现出品质提高、生长势强、植株繁茂、叶色浓绿、蒜头增大、商品性好等特点。

2.选茬和整地。大蒜对前茬要求不很严格,但忌连作或与葱蒜类重茬,否则长势弱,易遭病虫害而减产。大蒜系浅根系作物,根系不发达,所以应选择地势平坦,有机质丰富,轻松肥沃,保肥水能力强的沙质壤土。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圈肥5000kg以上,硫酸钾复合肥100kg,然后整地作畦,畦宽80cm,畦沟宽20cm。

3.播种。大蒜在山东地区以秋播为主,因秋播要经过5~6个月的低温,延长了幼苗生长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幼苗生长和物质积累,可提高抽薹率和增加产量。播期以9月底,日平均气温20℃时为宜。播前对蒜种进行筛选,选色泽亮白、芽大无病伤的肥壮大蒜瓣,淘汰有病伤、断芽的劣质种瓣,种瓣越大,产量越高;并对种瓣进行剥皮,借以促进大蒜早发芽、生根。播种时,取南北行种植,并将蒜瓣背连线与行平行。这样叶着生后能够更多的接受阳光,可增强其光合作用。播种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每667平方米以3万株为宜,行距18cm,株距10cm,播深3cm左右,不宜过深。每畦5行,覆膜,膜宽90cm。

4.田间管理。

(1)萌芽期和苗期。播种后一般10天可出苗,出苗后,人工破膜,使苗露出膜外。此后至鳞芽、花芽分化要经过5~6个月的长期低温,但主要生长季节是在翌春3月。此阶段幼苗生长主要依靠种蒜内的贮藏物质来供给,对肥水要求不严格。主要任务是松土保墒,增加幼苗根数并使根系向深处扩展。冬前灌1次防冻水,翌春返青后浇1遍返青水,并追施催苗肥,促进幼苗在返青后迅速生长。种蒜营养被消耗完毕,营养青黄不接,应抓紧时间在退母前5天浇1次水,每667平方米追施硝酸铵10kg,以防黄尖发生,促进幼苗迅速生长。退母时是蒜咀为害季节,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灌根防治。针对脱毒大蒜生长势强,苗早苗旺等特点,幼苗返青后根据情况喷施多效唑,以防幼苗提前退母或徒长。另外,喷施多效唑也可促进根系发育,使假茎变粗,增大叶面积系数。

(2)蒜薹伸长期。幼苗退母后,鳞芽、花芽开始分化,地下部发出第二批新根,叶面积迅速扩大并达最大值,蒜薹伸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为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应适当适时追肥浇水,保持土壤表面湿润,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kg。

(3)鳞芽膨大盛期。采薹以后,顶端优势被解除,叶片叶鞘内营养逐渐向鳞芽输送,鳞芽迅速膨大,为确保营养供给,应加强灌溉,每667平方米追施催头肥硫酸铵10kg。

5.收获。

(1)及时采薹。总苞变白时采薹收获适期,不宜过早或过晚。及早采薹可使叶片、叶鞘中养分集中向鳞茎供应,促使鳞茎迅速膨大。

(2)蒜头收获。叶片枯萎假茎松软时为蒜头收获适期。早收减产不耐贮存,晚收则蒜头遇雨变黑并炸裂,不易编辫。

6.病虫害防治。脱毒大蒜植株长势强,抗病性强,在大蒜叶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应提前喷药保护,预防病害发生。雨后及时排水,并于发病初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蒜蛆是为害大蒜的一种常见地下害虫。为害时可造成蒜叶枯黄、鳞茎腐烂甚至成片死亡。防治蒜蛆可选用50%辛硫磷8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乐果1000倍液于冬前幼苗期和翌春“退母”前后灌根,可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