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豆产量“二因素”

发布日期:2019-06-06 00:05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品种声誉誉满全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大豆的产量一直不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豆产量上不去呢?笔者认为原因有四二:

一、施肥不合理

由于大豆有根瘤菌,可以利用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固定,供自身生长发育之需。所以,有些人便错误的认为大豆可以少施肥或者不施肥。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据测试,每生产100公斤大豆,需要氮14.5公斤;磷2.8公斤;钾6.8公斤。

目前,大豆主产区都是在大豆播种时施用少量的磷酸二铵,这远远满足不了大豆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根据大豆的生长特点,在中等肥力的地块,公顷施用农家肥20~30立方米,磷酸二铵100公斤,尿素50公斤,硫酸钾50公斤,才能满足大豆前期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大豆开花期,每公顷需追施硝酸铵150公斤或尿素75公斤,才能起到增花保荚的作用;在大豆籽粒形成期,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1.5公斤加水750公斤或用喷施宝75公斤加水90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可促进鼓粒,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二、种植密度不合理

大豆和其它作物一样,有自己的适宜密度。种植过稀浪费土地,达不到单位面积产。大豆无论是清种还是间作,采用传统的拉拉稀种植方式,再加之在铲锄过程中没有疏苗和间苗的习惯,一般每公顷保苗量为15~18万株,也就是说65厘米的垄距,单株距离为8~10厘米左右。这样的种植株距,很难达到单位面积增产的目的。因此,大豆种植应该采取等距离点播的方式,即65厘米的垄距,每10厘米播2粒种子,出苗后间去1株;或在大豆出苗后等距离(8~10)厘米间苗,确保大豆的适宜密度。只有保证种植密度,才能保证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