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浅湿晒灌溉的技术原理

发布日期:2019-06-04 21:39

水稻浅湿晒灌溉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经过多年的灌溉试验及生产实践总结证明,此项技术不仅工程投资少,操作简便,而且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在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浅湿晒灌溉都有着明显的促控效果。

1、移栽后返青期:浅水插秧能够使秧苗插得直,插得稳,不易倒苗。插后浅灌,不仅可以减少植株蒸发的面积,同时还会弥补根系吸水不足,使禾苗吸收的水分与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处于平衡状态,减少凋萎现象。浅水可以创造一个较稳定的湿温环境,有利于禾苗生长发育。浅水还能抑制田间杂草丛生,减少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无效消耗,促进禾苗生长。

2、分蘖前期与后期:在分蘖阶段,采用湿润灌溉可以使阳光直射在田间土壤及植株基部,可使分蘖提早。湿润灌溉使土壤的各种气体与大气得到了交换,为多分蘖提供了良好的养分和物质条件。增强更细吸收能力,利于禾苗分蘖。同时还能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群发育健壮,使茎秆坚实,增强抗倒伏能力,并且能有效减少病虫害。

3、拔节孕穗期:这个时期是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的时期,也是水稻全生长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水分不足会产生畸形花而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水层过深不仅消弱棵间光照强度与空气流通,同时也极易引起后期倒伏而造成减产。水肥管理不当就容易造成植株疯长或倒伏等现象,采取湿润灌溉,能够保持田间水分处于饱和状态,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4、抽穗开花期:该生育期是水稻对水分反应较敏感的时期,缺水会影响出穗,保持田间有水层是非常重要的。水层的存在除能够满足植株吸水吸肥的需要外,还能起到调节田间小气候的作用,从而促进禾苗出穗提前、几种和整齐。

5、乳熟期和黄熟期:乳熟期作物需水已经开始下降,到了黄熟期就已经急剧下降。但乳熟期如果水分不足会降低光合作用,使灌浆解释不饱满,降低水稻产量。黄熟期一般采用干干湿湿的灌溉方法,保持土壤水分接近饱和状态,就能满足植株生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