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病毒病在全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在甘蓝型油菜上病株涌现系统型枯斑,老叶片发病早、症状显然,后波及到新生叶上。初发病时产生针尖大小透明斑,后扩展成近圈形2—4毫米黄斑,中心呈黑褐色枯死斑,坏死斑四周油渍状。菜薹上涌现紫黑色梭形至长条形病斑,且从中下部向分枝和果梗上扩展,后期茎上病斑多纵裂或横裂,花、角果易萎蔫或枯死。角果产生黑色枯死雀斑,多畸形。病原主要是芜菁花叶病毒。常使油菜减产50%—60%。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油菜栽培区秋季或春季单调少雨、气温高,有利于蚜虫大发生和有翅蚜迁飞,该病易发生和风行。秋季早播或移栽的油菜、春季迟播的油菜易发病。
防治该病主要采取以下办法:(1)就地取材选用抗病毒病的油菜品种,如抗芜菁花叶病毒的宁油7号、甘油5号、皖油12号、皖油13号、湘杂油1号、蓉油3号、豫油2号、中双4号等品种。(2)调节播种期。依据当年9—10月份雨量预报,判别播种期,雨少天旱应恰当迟播。(3)油菜田尽可能远离十字花科菜地。(4)治蚜防病。及时用乐果、20%氰·马乳油等药物治蚜虫。(5)发病初期喷洒0。5%抗毒丰茹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83增抗剂100部液,隔10天一次,延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