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受灾对生产成本及品质影响分析

发布日期:2019-05-23 21:56

5月中旬以来,新疆克拉玛依市、阿克苏等地区遭遇大风天气,许多棉田地膜滴灌带被吹起,棉苗也被大风吹得叶片焦枯。

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阿克苏地区棉花种植面积710万亩,是新疆棉花产业龙头,此次大风灾害受影响面积几乎占据阿克苏棉花面积和产量的一半,如果补种或者重播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今年该区域的棉花产量和品质。专家分析,虽然只要能够抓紧时间重播,品种也只能选择生育期在120天左右的早熟品种,而由于品种的人为调整,对今年棉花产量和质量都会有一定影响。

不论新疆还是内陆棉区,棉花生产早期遭遇灾害性天气,与棉花长到一定的株型、株高、体质后形成一定的抗灾能力与生育上的逆转是有很大区别的,播种与苗期受灾对棉花的生育期及品质形成的影响更大,而且重复性的补种则加大了当年的生产成本投入,影响年度棉花生产效益。

首先,作为专留茬口,当年用于棉花种植的土地,不论播期自然条件如何,都只能是种植棉花而少有别的选择,这一点,新疆棉区比内地更具象。如今,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主产棉区棉花生产大都实现了机械化,面积广阔的新疆棉区更是如此,而且整个播种流程几乎100%机械化。可以想象,新播棉田受灾后,如此巨大的面积靠插补是难以做到的,原因是作业机械的适配及相关人力、物资成本的无法预测性加大,而大面积的二次重种,机械、农资、种子、人工等等,相当于播种成本的成倍增加。按以往内地新棉初播遭灾后重播的成本增加比例,重播成功下的农本投入约占全季棉花生产成本的25-30%,至于新疆棉重播成本占年度生产成本的多少,未必与内地相同,但增加因素必然产生,对年度生产效益影响必然存在。

其次,重播因选择早熟品种及对自然生育期形成的不足将影响棉花品质。“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既然要补种,当然要选择赶得上季节的品种,而一个品种不是适合时间季节的“拉郎配”“早产儿”,那么其未来的生育品质是不如当令品种的。无论新疆还是内陆棉区,棉花都必须拥有其品质形成的生育期,新疆棉生育期短于内地棉,是因为新疆特有的地理优势,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雨水少等,使棉花生育于一个相对适宜的环境中。但季节不等人,重播的任何一种农作物都无法实现适期耕种,适期生长的原生品种所具有的特征优势。以棉花为例,其苗期、蕾花期、结铃期、吐絮期都对时令气候有一定的要求,迟了或早了都有过而不及之,如果其间再有病虫、风雹等灾害袭击,棉花品质更加受损。虽然内地经验发现棉花具有逆转、补偿、再生等特征,但新疆棉生育期自然特质是有别于内地的,其逆转、补偿、再生等特征未必有内地棉所遇的雨涝灾害等,更为重要的是,不论哪个地区,一切作物的灾后逆转也是要在大致正常的生育进程中才能实现,就如同过了“大暑”还去种棉花,再好的生产性措施也是白搭,因而,补种或重播的棉花,未来在色泽、纤强纤长、籽粒饱满度上和产量上都难及常规适时,优化管理条件下的棉花。当然,播后若老天给力,管理科学精细,质与量上的差距完全可以缩小或者拉至最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