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搞好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发布日期:2019-05-20 17:27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以幼虫为害花和吸食麦粒的浆液,对小麦的产量具有不同程度的毁灭性。一般可造成10%-30%的减产,严重的达70%以上甚至绝收。随着小麦产量、品质的不断提高,水肥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农机免耕作业,跨区作业的发展,行唐县近几年小麦吸浆虫的发病面积不断扩大,个别漏治地块发生程度明显加重,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一、发生规律

小麦吸浆虫在自然状态下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来年春天由土壤深层向地表移动,然后化蛹羽化为红色或黄色的成虫,体型像蚊子,再飞到麦穗上产卵。一般3天后孵化,幼虫从颖壳缝隙钻入麦粒内吸食流出的浆液,造成麦子秕粒,导致减产。害虫的发生与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基本吻合。一般小麦拔节期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小麦孕穗期幼虫上升至地表化蛹,小麦抽穗期成虫羽化,抽穗期也是成虫羽化盛期,幼虫经过10-15天,便离开麦秆钻入土壤。一般离地面10厘米左右的表土最多,随温度的降低而钻入地下20厘米左右处过冬。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受虫源基数、气候与土壤条件、品种的影响。因复种指数提高,耕翻次数减少,水利条件改善,为吸浆虫生存及田间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虫口密度逐年提高;春季多雨,土壤水分较大,可促使当年吸浆虫发生,但春旱少雨,土壤含水量不足,吸浆虫则滞留在土中,逐渐积累而越年羽化,为以后大发生埋下隐患;内外颖结合不紧、芒短、开化期长、籽粒皮薄的小麦品种,有利于吸浆虫的侵入而受害重。反之,受害就轻。

二、防治对策

1、选用抗虫品种。麦芒长、多刺、挺直、小穗排列整齐、颖壳厚、内外颖结合紧密或籽粒表皮组织较厚的品种,具有明显抗虫性。如邯6172、济麦22等品种抗虫效果好。

2、农业措施。轮作倒茬,耕翻曝晒,尽可能推迟春一水的灌水时间。

3、化学防治。蛹期防治:一般在4月18日-25日之间,每亩用4%敌马粉3公斤均匀拌土20公斤,于无风傍晚撒于麦地土表,随即浇水或抢在雨前撒入效果好。成虫期防治:此期是控制小麦吸浆虫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漏治麦田一定抓好这次防治。应掌握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即成虫出土初期施药。每亩用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5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雾,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