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玉米茎腐病适用药

发布日期:2019-05-16 19:17

玉米茎腐病又称青枯病、萎蔫病、茎基腐病,是成株期茎基部腐烂病的总称,是由禾谷镰孢菌、轮枝镰孢菌和腐霉菌等多种病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的真菌性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种子表面也可携带病菌,传播病害。土壤中越冬的病菌在玉米播种后至抽雄吐丝期陆续由根系入侵,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玉米散粉至成熟期的气候条件,特别是降雨量与发病关系十分密切,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雨后暴晴,常出现发病高峰。先从根部受害,最初病菌在细根上产生水渍状淡褐色病变,逐渐扩大至次生根,直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根的皮层易剥离,松脱,须根和根毛减少,整个根部易拔出;逐渐向茎基部扩展蔓延,茎基部1~2节处开始出现水渍状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随后很快变软下陷,内部空松,一掐即瘪,手感明显。青枯型茎腐多在潮湿环境下由腐霉菌侵染引起急性发病。黄枯型茎腐在相对干旱的地区发生,多由镰孢菌侵染,发病缓慢。

防治玉米茎腐病,在发病初期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根茎喷啉,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播前用咯菌腈、戊唑醇、福美双、三唑酮等药拌种,可有效减轻发病。另外,应加强农业防治。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控制土壤水分,严禁大水漫灌,遇大雨应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田间作业尽可能减少对玉米的机械损伤。玉米生长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销毁。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与蔬菜、花生、大豆等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