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害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9-05-15 23:53

一、玉米病害主要种类

主要病害有:玉米粗缩病、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锈病、玉米茎腐病等。

二、主要病虫及其防治

1.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发病后,植株矮化,叶色浓绿,节间缩短,基本上不能抽穗,因此发病率几乎等于损失率,许多地块绝产失收。

(1)发病条件及规律

玉米粗缩病毒主要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当玉米出苗后,小麦和杂草上的灰飞虱即带毒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传毒,引起玉米发病。在玉米生长后期,病毒再由灰飞虱携带向高粱、谷子等晚秋禾本科作物及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传播,秋后再传向小麦或直接在杂草上越冬,构成发病循环。粗缩病的发生发展与灰飞虱在田间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当田间小麦近于成熟时,第一代灰飞虱带毒传向玉米,所以播种越早,发病越重。

(2)粗缩病综合防治

防治策略应选种抗耐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配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选用抗耐病品种

目前没有发现对粗缩病免疫的品种,抗病品种也少,生产上有较耐病的品种,可选择使用。

2)调整播种期和耕作方式

调整播期,适期播种,避开灰飞虱传毒高峰。清除地头、地边杂草,减少侵染来源。对早播玉米发病重的,应尽快拔除改种,发病轻的地块应结合间苗拔除病苗,并加大肥水,使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减轻发病。

3)药剂防治

吡虫啉对灰飞虱有十分突出的防治效果,使用含有该药剂的玉米种衣剂处理种子,是控制幼苗期灰飞虱危害,防治粗缩病传播的有效措施。常用的种衣剂有5.4%吡?戊玉米种衣剂或含有吡虫啉的其它种衣剂.

未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如果是麦套玉米,在小麦收割后对玉米苗立即喷洒吡虫啉或啶虫脒,包括田间、地头的杂草也要均匀喷洒药剂,有效控制灰飞虱,防止病毒的再传播。

2.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是玉米上的重要叶部病害。20世纪70-80年代,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应用,大(小)斑病基本得到控制。目前,由于病原菌小种的演变,加上生产中推广的某些骨干自交系较感染大(小)斑病,使大(小)斑病在某些区域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制种田。

玉米大(小)斑病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策略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目前,防治大(小)斑病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5~7d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3.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一种苗期侵染、严重影响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病害。

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丝黑穗病的根本措施。

(2)种子处理:采用种子包衣技术,是有效控制该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常用的高效、低毒玉米种衣剂有5.4%吡?戊悬浮种衣剂、20.3%毒?福?戊悬浮种衣剂等,种衣剂中含有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高效药剂—戊唑醇,对该病害有突出的控制效果;如果种子未进行包衣处理,也可使用戊唑醇、福美双、三唑酮(粉锈宁)等药剂拌种处理,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4.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玉米上的常见病害,以前北方少有发生,一般年份仅在玉米成熟后期叶上出现零星病斑,不构成产量影响。近年来,由于品种的改变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北方夏玉米锈病有一定程度的流行危害,发病玉米叶片干枯,后期早衰,籽粒不饱满,造成较大减产。

玉米锈病的综合防治

(1)选种适合当地的抗、耐病高产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防止偏使氮肥,合理增施磷钾肥。

(3)化学防治措施

在发病初期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7d后视病情进行再次防治。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均可。

5.玉米茎腐病

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组成复杂,可由多种病原菌复合或单独侵染,主要为腐霉菌和镰刀菌。

防治对策:加快抗两种病原菌品种的选育工作;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播种时,用硫酸锌肥作为种肥(每亩3公斤);增施钾肥(氯化钾每亩8公斤),提高植株抗病性,可降低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