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月季的栽培技术知识八大点

发布日期:2019-05-10 09:17

一、产地条件。选择前茬为非十字花科作物、地势平整、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

二、环境要求。土壤环境要求:要求土壤有良好的团粒结构、丰富的有益生物群、合适的pH值、EC值及符合切花月季生理需求的各种化学养分含量。土壤消毒:定植前10~12天用甲醛在定植棚里消毒。

三、栽培管理。目前,切花月季生产主要分为3种栽培方式,即垄式栽培、培养槽式栽培和岩棉营养液栽培。在我国几乎全部采用垄式栽培。

1.基肥。用8吨/亩以上的农家肥和200公斤/亩的钙镁磷肥。

2.分墒。6米宽的棚分3个种植墒,8米宽的棚分4个种植墒;墒面宽90厘米,墒底宽150厘米,墒高60厘米,沟底宽50厘米。

3.定植。①株行距:株距为10厘米;墒面宽90厘米时,行距50厘米,墒面宽80厘米时,行距40厘米。②定植苗周围要细土,深度与扦插深度吻合,芽面向沟边,移栽前一天先把墒面浇透水。③以下午4点后移栽最佳。④定植后的定根水要浇到土壤的吸水饱和为止,可配合土壤杀虫措施同时进行。

四、肥料管理。

1.小苗肥料管理。苗定植后7天开始施苗肥,每次每亩用硝酸铵2公斤+复合肥2公斤,充分稀释并均匀浇施。每隔10天浇1次,共浇4次。一般先浇少量水再浇肥。定植后20天在墒中央覆盖3~5厘米厚,20厘米宽的生物肥,并当天浇水1次。

2.催芽肥料管理。苗期催芽肥料主要采用1/50浓度糖醋液(5公斤油枯菌+5公斤红糖放入70升水中,夏季约10天,冬季约15天,充分发酵后呈酸性液)加复合肥10公斤/亩及硝酸铵3公斤/亩,在压枝5天前浇施,隔6~7天再浇1次。在产花期施催芽肥,第1次亩浇施硝酸4公斤+复合肥5公斤+黄金搭档1公斤,在前茬剩1/4花量时浇施,间隔7~10天浇施第2次(秋季7天,冬季10天);第2次亩浇施硝酸铵5公斤+复合肥6公斤。如果遇到植株前茬出现叶脱绿、细弱等情况,则第1次亩用硝酸铵4公斤+复合肥6公斤+海藻肥1公斤,在前茬剩1/4花量时浇施;间隔7天浇施第2次,亩用硝酸铵5公斤+复合肥5公斤+尿素1公斤。

3.现蕾前肥料管理。切花月季在现蕾前对大量元素氮、磷、钾的需求比例为3∶1∶2。每亩大棚每月需要硝酸钾10公斤,硝酸铵10公斤,尿素5公斤,磷酸二氢钾1公斤,硫酸镁1公斤,螯合铁0.1公斤,硼酸0.1公斤,硫酸锌0.1公斤配成肥液施,其他微肥根据植株状况进行调节,每周用1次。

4.开花期肥料管理。切花月季开花期对大量元素氮、磷、钾的需求比例为3∶1∶3。每亩大棚每月需要硝酸钾12公斤,硝酸铵10公斤,磷酸二氢钾1公斤,硫酸镁1公斤,螯合铁0.1公斤,硼酸0.1公斤,硫酸锌0.1公斤配成肥液施,其他微肥根据植株状况进行调节,每周用1次。将肥料配制成EC值为1.2~1.5、pH值为5.5~6.0的肥液。在施肥前先滴清水5~10分钟,随后滴施肥液,施完肥液后再滴清水5~10分钟。

五、光照管理。在月季抽枝期间不使用遮光网,保障植株有充足的光照;现蕾后可以在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5点期间,使用70%银灰色的遮阳网;夏季连续阴雨天不能遮光,冬季不能遮光,大棚土表面过湿、有霜霉病、灰霉病时不遮光。

六、摘蕾、抹侧芽。苗期花蕾有豌豆大时,从花梗处或从花蕾下部的3片小叶处摘除,以促进侧枝和基出枝的发生;当侧枝现蕾时,采取同样的方法摘蕾;当小苗枝条超过80厘米长时方可压枝。产花期:商品切花要求一根枝条上产一枝花,为了保证切花的品质,要及时摘去侧花蕾和侧芽,侧芽长度在4厘米前就要抹除;营养枝上出现花蕾要及时摘除。

七、压枝。苗期在小苗枝条超过80厘米长,枝条上部叶片转为绿色时可以压枝;一般控水1~2天,待枝条不十分脆嫩时,选择下午压枝。压枝高度在土表面以上5厘米,压枝时要先扭后压,每株压枝2~3个最好,多或少都不利于生长。多余的细短枝于基部剪除。产花期时,当叶面积系数不足4时,选择从基部或营养枝上发出的枝条,摘蕾封顶,压枝更换营养枝。

八、剪花修桩。

1.剪花枝。剪花的节位主要根据枝秆长度和粗细来定,枝条比较粗的花,一般都长得比较高。枝长80厘米以上,夏季留2个5小叶(完全小叶),冬季留5个5小叶;枝长70~80厘米,夏季留1个5小叶,冬季留3个5小叶;枝长60~70厘米剪到基部,60厘米以下降桩剪花。剪花的角度是,剪子成45度角,从距离芽口0.5~1厘米处剪下。一般夏季株型矮,冬季株型高。

2.基出枝。基出枝一般较粗壮,长到60厘米长时,从50厘米处剪断,作为新产花枝。

3.修桩。生产季节要及时清除细弱的枝条,剪除病枝、枯枝、杂乱枝及砧芽,及时清除产花枝基部以上20厘米内的叶片和营养枝基部20厘米内的侧芽、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