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发展节水灌溉当有所注意

发布日期:2019-05-04 21:21

我国南北方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很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节水灌溉技术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原则,在发展过程中,也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改变。南北方发展节水灌溉,应对一些问题有所注意。

目前,我国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渠道防渗、管道卓卣水、喷灌、滴灌膜上灌、膜下灌等多种形式,这些节水方式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比如,大、中型灌区适宜推广渠道防渗技术,北方井灌区和小型灌区宜推广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提倡采用喷灌技术,在果园、菜田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区适合发展微、滴灌,西北干旱地区应推广雨水集流、水窖滴灌技术,南方水稻产区则应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各地在选择时一定要进行科学论证,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和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合理确定技术方案,要尽量选择投资适中,技术先进实用,易于掌握的节水形式;要注意体现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不要盲目照本宣科,工程标准提高,效益却根低,或者不分地域,不分作物,千篇一律搞喷、滴灌,脱离当地实际;另外,还要注意另一种倾向,片面地认为自动化程度越高越好,结果是有人建设,无人管理,真正成了摆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总而言之,在发展节水灌溉时,一定要尊重科学,注重实效,脚踏实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农业之路。

发展节水灌溉是全社会的事,一定要把政府关注的社会效益和农民关心的增产增收统一起来,把各级领导关注的节水增产效益和工程管理单位关心的经济利益统一起来,调动农民和其他各个方面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各级政府重视节水灌溉主要是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出发的。而农民搞节水灌溉就是要从中得到实惠,不仅是增产,更重要的是增收,否则,他们就没有积极性。另外,对于工程管理单位来讲,也有个效益问题,如果搞了节水工程后,降低了他们的经济收入,那么,他们也不会有积投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要合理调整水价,让农民和管理单位都有利可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农民和管理单位的利益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一方面让农民感到采取节水措施后,虽然水价稍有提高,但灌溉总费用明显减少;另一方面让管理单位觉得兴建节水工程后,由于灌溉面积扩大,总用水量没有减少,自身的利益并投有损害,甚至也从中得到不少好处。只有这样,才会加快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