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如何防治

发布日期:2019-04-27 17:30

一、番茄晚疫病症状: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苗期感病最初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逐渐向主茎发展,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致全株萎蔫或折倒,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整齐,扩大后呈褐色。茎上病斑呈黑褐色腐败状,引致植株萎蔫。青果病斑呈油浸状,开始暗绿色,后变为黑褐色,病部比较硬,稍凹陷,边缘明显,云纹不规则,果实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其上长少量白霉,并很快腐烂。

二、病原:菌丝发育温度为1-30℃,最适温度为24℃;孢子囊形成温限3-36℃,相对湿度高于91℃,或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在100%最适。此菌只危害番茄和马铃薯,且对番茄的致病力强。

三、传播途径:番茄晚疫病菌主要在冬季栽培的番茄及马铃薯的块茎中越冬,有时可以厚垣孢子在落入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到番茄植株上,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病菌的营养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蔓延,经3-4天潜育,病部长出菌丝和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引起该病流行。

四、发病条件:温度条件容易满足,能否发病或流行取决于有无饱和的相对湿度或水滴。因此,降雨的早晚,雨日多少,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高温低湿,孢子囊易失活。常温下,相对湿度低于80%仅存活几小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致田间湿度大,易诱发此病。

五、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不同番茄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在栽培时要优先考虑选用这些抗病品种。另外,还要根据茬口或地域的适应性,适当选种,露地栽培要选露地专用型品种,早熟栽培的不可选晚熟品种,气候潮湿地区或雨水偏多年份更要选高抗晚疫病品种。

2、实行轮作:实行轮作因留在栽培地里的病残体是越冬的初侵染源,所以拉秧时不需要清除地面病叶、病果。而且可避免因病菌积累引起突然大发生,采取与非茄科蔬菜进行3年以上轮作。3、合理密植:以亩定值2500-3500株为宜。

4、合理施肥: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5、加强田间管理:不可盲目加大氮肥施用量,防止叶面积过大,叶面结有水滴;露地栽培注意雨后排水,防止大水漫灌,及时中耕破除板结;及时绑架、整枝和打底叶,促使通风透光,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植株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