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蚜虫的防治技术要点有哪些,小麦蚜虫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9-04-24 05:59

麦蚜俗称蜜虫、腻虫,属同翅目,蚜科。常见的麦蚜有麦长管呀、麦二叉蚜及黍镒管蚜。三种蚜虫在麦区均有分布,常混合发生,以麦长管蚜与麦二叉蚜为主。麦蚜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小麦茎、叶和嫩穗的汁液。小麦苗期受害,轻者叶色发黄、生长停滞、分蘗减少,重者麦株枯萎死亡。穗期受害,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干枯不结实,甚至全株死亡。此外,麦蚜还可以传播多种麦类毒素病。麦长管蚜和二叉蚜是黄矮病的主要传病媒介,二叉蚜的传毒力最强。麦蚜除危害麦类外,还可危害玉米、高粱等作物。

防治麦蚜与不防治麦蚜的麦田,在相同条件下,千粒重相差7-10克,严重地块减产可达30%。因此当有蚜株率15%以上,百株蚜量达到800-1000头时,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应立即用药防治。据县、乡(镇)农技人员调查,目前部分田块百株蚜虫量达1000头以上,已达防治指标,根据旱情发展还有加重发生趋势,望各乡(镇)积极组织做好小麦蚜虫调查及防治工作。

防治方法如下:

一、选择合适的药剂: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3%啶虫脒20毫升;50%抗蚜葳可湿性粉剂10-15克;40%毒死蜱80毫升;杀灭菊酯;4.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氧乐果;敌敌畏;马拉硫磷等加水50千克,以及它们的复配制剂。提倡使用高效低毒、有内吸作用的药剂。

二、主要在小麦扬花前防治:从小麦返青开始发生到小麦抽穗扬花前,始终处于缓慢增长期,-在小麦扬花后,发生量急剧上升。如果能够在扬花前认真防治一次,蚜虫的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基本上可以控制整个生育期的蚜虫危害。

三、小麦灌浆期使用复配制剂。一般情况下,在扬花前防治一次基本可以保证小麦不受危害。如果灌浆期蚜虫发生量较大,可以用敌敌畏(每亩用量约50毫升)与其它杀虫剂混合使用,发挥敌敌畏的熏蒸作用,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四、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在小麦生长后期防治蚜虫中常见的问题是:用药后植株上部的蚜虫消退,而下部的蚜虫难以死亡,几天后蚜虫又在上部危害。对这种情况,除了使用复配制剂外,还可以用熏蒸法进行防治,对麦株下部的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用40%乐果乳油50~75毫升,或80%敌敌畏75~100毫升,用2~3公斤水稀释后,拌细沙土15~25公斤,于傍晚无风时撒入田间。

五、减少用药次数以充分发挥天敌(瓢虫等)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