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小麦全蚀病及其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19-04-24 04:54

提起小麦全蚀病,想必农民朋友都不陌生,它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根部和茎秆基部。一般在抽穗前后发病明显。

主要症状:茎秆基部及叶鞘变为黑脚症状,根部变黑腐烂,根表可见病菌着生的葡萄菌丝,分蘖前后,基部老叶变黄,分蘖少,早春返青慢,黄叶多,严重的枯死。拔节以后,根部和茎基部1-2节间严重变黑腐烂,植株矮化。到抽穗灌浆期,茎基部明显变黑腐烂,形成典型的"黑脚"症状,病部叶鞘容易剥离,叶鞘内侧与茎基部的表面形成灰黑色的菌丝层。由于病株根部与茎基部腐烂,病株常早枯死,形成白穗或子粒秕瘦,产量损失10%-20%,重者绝收。

防治措施:1、选用无病种子或耐病品种。加强小麦种子检疫检验,严禁从病区调运或串换麦种;在全蚀病发生区,严禁种植感病品种。

2、轮作倒茬。在重病区轮作倒茬是减轻全蚀病危害的有效措施,零星病区轮作可延缓病害扩展蔓延。实行1-2年与大豆、蔬菜、甘薯及其它非寄主作物轮作。

3、推广配方肥,增施有机肥。在化肥施用上应注意控氮、增磷、补钾、配微,提高植株抗病性,减轻病害的发生。

4、药剂防治。于翌年返青期,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100-150g兑水60kg顺垄喷洒,在拔节期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全蚀病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