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发布日期:2019-04-22 14:50

1)花生的地域分布

花生适应性较强,分布在我国的南北方,全国总面积约3000余万亩,居世界第二位。主要产地在山东、河南、辽宁等省。花生是一种耐旱性较强的作物,适种在漫岗沙丘区,以沙土最适宜。中国花生分布很广,各地都有种植。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东自台湾,西达新疆,都有花生种植,但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占全国花生产量的60%以上,主产地区为山东、辽宁东部、广东雷州半岛、黄淮河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的海滨丘陵和沙土区。其中山东省约占全国生产面积的1/4,总产量的1/3强。我国花生种植以农业自然区为基础可划分为七个花生产区:北方大花生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云贵高原花生区、东北部早熟花生区、西北内陆花生区。

2)花生的需水规律

花生的需水量:花生需水量的大小,同灌水方法密切相关,同时与花生需水量的组成有关。棵间蒸发是作物需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花生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比例在2:8至4:6之间,棵间蒸发大于叶面蒸腾量。这种组成比例就造成了不同灌水方法情况下消耗水量的不同。土壤蒸发的大小,同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有关。当土壤湿度大时土壤蒸发就大,而不同的灌水方法,形成了土壤水分时空分布不同的特点。例如地面灌溉使土壤初始含水量处在饱和状态,而喷灌后的土壤含水量处在田间持水量状态,滴灌则是处在非饱和的扩散状态下,这样作物需水量中的棵间蒸发就变得不一致了。我国多年花生灌溉试验所证明,对于不同产量水平的花生其腾发量是不同的。从总的趋势看,每生产1千克花生,大约需要1000千克水。但这一数值也不是一定值,它将随着花生的品种和气候条件而变化。

花生的需水规律:花生由种到收经历苗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4个阶段,生育期约130~150天。各阶段需水强度不同,不同阶段的需水强度除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作物的生理生态发育的影响。苗期需水强度较小,此期气温低、苗小,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都处在低耗水阶段。进入花针期,随着气温的升高及茎叶的生长和叶片数的增加,日需水量逐渐加大。花生日需水量高峰在结荚期,此时茎叶最为茂盛,并开始结果,需水量最大。对于不同的地区,这一需水过程趋势相似,但变化幅度略有不同,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因素的差异所致。

花生的棵间蒸发:花生需水量中棵间蒸发Es对它的生长不起什么作用,直接用于生长的水量,主要是植株体内的含水和叶面蒸腾的部分水量。花生是丛生作物,叶角质层较厚,表皮光滑,叶面积指数虽然与一般作物相差不多,但叶面蒸腾量E吨较小。从叶面蒸腾所占的比例也可以看出,花生是一种较抗旱的作物。当水分供给不足时,叶面蒸腾量就变得小了。

3)花生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河北张家口地区秋花生节水灌溉制度

初花期:要以水控苗,促进苗壮枝多、茎粗节密,抑制茎叶徒长,及早开花。下针结荚阶段:植株生长旺盛,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值,光合作用强,对水分特别敏感,需水强度大,是花生需水关键时期。试验表明,该期需水模系数41.2%-52.8%,约占全期需水量的一半。该期常遇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溉,以沟灌为佳,不要漫灌和串灌,灌水可灌至畦高的2/3,最大不超过畦高的4/5,让水慢慢渗入畦内,自然湿透,保持田间湿润,促进下针结荚。秋花生饱果期:往往出现秋冬连旱,应注意防旱保湿,养根保叶。因此,饱果期最好采用浇灌方法,有条件的采用喷灌、增大田间湿度,促进荚果充实饱满,增加果重。该期土壤水分含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5.5%-79.5%为宜。

河南省花生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花生全生育期需水的总规律是“两头少,中间多”。花针期:处于花生生育中期,是需水最敏感的时期。大粒花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48.2%~59.1%,每亩昼夜耗水量达4立方米左右;珍珠型中小粒花生耗水量52.1%~61.4%,每亩昼夜耗水量为1.2~2立方米。花生开花下针期:土壤水分低于最大持水量的50%时,花量下降,受精不良,果针下扎和荚果发育也逐渐停止,但是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时,土壤间隙被水分所充斥,土壤通透性差,根系呼吸受阻,地上部分生长趋缓,若遇大风天气,极易发生根茎倒伏现象,易拔出或埋压花针和荚果,对产量提高造成严重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当5厘米土壤水分低于6%,20厘米土壤水分低于10%,应立即进行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