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要靠规模赢利

发布日期:2019-04-19 13:09

规模小难出效益检测认证增加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无公害蔬菜有严格的标准体系,需要企业化的生产为依托,而目前全国大部分的无公害生产者还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菜农,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这些都是降低无公害蔬菜生产成本、推广无公害蔬菜技术的瓶颈问题。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无公害蔬菜的价格要比其同类蔬菜高出2到4倍,因此,无公害蔬菜的普及率并不很高。无公害蔬菜的价格究竟高在哪里呢?一般来说,由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标准高,对土壤、温度的要求严格,从种植到施肥、除虫等一系列过程比较复杂,再加上要单独包装、统一配送,所以无公害蔬菜的成本比较高。

其次是检测费用,申报无公害蔬菜或绿色食品,需要经过大量的检测,需要一大笔检测费。一般来说,要得到权威部门的检验报告,2000公顷以内一个农产品的抽样检查费用大概在1200元到1400元左右,认证费在1万元左右。而且,即使申报成功,该标志的使用年限也有限制,到期之后,该产品必须重新申报,那时候还得花几千元检测费。

高价影响了消费消费制约了生产

据北京市农业局蔬菜处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北京市已经认定了119家安全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真正经过绿色食品认证的目前只有七八家,而其中几家还不参与市场供应。

在北京市,超市中的绿色蔬菜,如豆角8元多一公斤,口菇每公斤12元,荷兰豆8元一公斤,蒜苗8元一公斤。在西安超市里,西红柿、黄瓜每公斤的价格都在四、五元之间,比集贸市场的普通蔬菜高出五、六倍。高价位使得许多消费者宁愿选择农贸市场的普通蔬菜。

同时,无公害蔬菜优质不能优价,却让许多发展无公害生产的菜农感到无奈,许多批发市场专销区的蔬菜标价较高,而无公害蔬菜在外观上与普通蔬菜无多大的差别,并且由于消费观念的差异,消费者也担心超市或专销区的无公害蔬菜的真伪。市场销售的不理想,菜农的无公害蔬菜没有卖到好价钱,导致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生产者不按无公害生产规程操作的现象。江西赣县的5户菜农就因为发展无公害蔬菜投入较高,收益又不如从前,又无可奈何地回到了传统种植上。

可喜的是在沿海一些大的城市,无公害蔬菜消费已经魅力四射。目前上海每月能卖出去150吨,在南京,无公害蔬菜已经发展到了“品牌阶段”,一些农贸市场开出了品牌蔬菜专卖区,消费者热情不减。目前全国已有近40个城市开展无公害食品行动。无公害生产是现代农业的方向,但市场又在提醒我们,只有搞规模经营,降低成本,路子才会越来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