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发布日期:2019-04-18 18:33

近期接待了一些前来咨询的曹洼乡尹庄、宋门乡罗三农民,他们反映的小麦都有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腐烂症状,因此推断是小麦纹枯病,此病是真菌类土传性病害。今年此病发生较为严重,其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1、去冬今春(3月中旬前)气温偏高,使菌群侵染加重。而3月中旬—4月中旬气温较低,对小麦又造成损伤,使苗弱也容易引起发病。

2、没有药剂拌种或拌种粗放,小麦纹枯病菌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内越冬,同时由于连作土壤带菌量大,轻视伏翻杀菌作用,造成病菌残留逐年积累。

3、整地质量差,播种过深或过浅,偏施氮肥,田间杂草多,借墒播种,品种抗性差,耕作粗放等,均能引发和加重小麦纹枯病的发生。

4、防治已晚,对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及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等到麦苗拔节表现症状时才发现并防治,用药控制为时已晚。

防治对策:

1、轮作倒茬原则上严禁连作,重病区可与玉米、棉花、向日葵进行轮作,降低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量。

2、伏耕或秋耕麦收后及时伏耕、秋耕可减少病残体上的越冬菌量。前茬为小麦地块更要尽快伏翻,同时追施农家肥。

3、晒种拌种及早准备种子,播前晒种2~3天,严格按照拌种程序拌种,防止种子带菌。选择抗纹枯病强的品种。

4、化学防治拌种后,可较好地控制冬前纹枯病的为害,可是对于重病田、老病田,在种子处理的基础上,还必须辅以早春喷药防治(现在来说已晚),才能更有效的控制病害,挽回产量损失。研究表明,井冈霉素、三唑酮、烯唑醇、纹霉净等用于早春喷雾防治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但防治时间要早,以3月上、中旬(返青一拔节期),田间病株率达10%左右时用药效果最佳。种子处理后,早春再辅以药剂喷雾,一般比单独进行种子处理的防病效果提高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