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追肥注意八项技术措施

发布日期:2019-04-18 09:56

一是不可增长心切,盲目的追肥。“一等苗棵、二等产量;二等苗棵、一等产量”。这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多年实践经验,但有的农民因增长心切,只顾苗棵要比别人家的长得好,而盲目的追肥,导致后期水稻恋青疯长,空秕率高,造成严重减产。

二是氮磷钾合理搭配。克服重氮轻磷钾的倾向,尿素、硝铵、碳铵等氮素化肥,主要是长茎叶生长;普钙、钙镁磷等磷化肥,主要是促使新根喷发,增强吸水吸肥能力,增强抗逆性;硫酸钾氯化钾等钾素化肥,主要是促使籽粒饱满,提高产量。所以,要求提倡配合施用,做到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高的原则。

三是按照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适时追肥。掌握前促、中健、后保的原则,在追施肥料的过程中,追施分蘖肥要求早,移栽后7—10天,每亩追施碳铵(尿素)20千克拌普钙20千克,硫酸钾10千克,促使早生快发;追拔节肥要巧,叶色正常落黄的田块,每亩追尿素5—8千克,硫酸钾5千克,提高成穗率,促进穗大粒多;追肥要精而少,始穗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千克兑水40千克喷雾,促使籽粒饱满。幼穗分化到抽穗前施促花肥,氮肥2.5—3千克/亩;雌雄蕊形成期施保花肥,尿素2—3千克/亩,做到前促不过旺,中健不疯长,后保不早衰的原则。

四是视前作物和土壤的肥瘦增减追肥数量。前作物是小麦的地块,地力消耗比较多,要适当多追;前作物是豆类的地块,地力消耗少,应适当少追;鸡粪土、胶泥土等田块,土壤耕层厚,有机质含量高,后促力足,要早追或少追;红壤土有机质贫乏,后力不足,应多追,即追分蘖肥,又要追拔节肥。

五是根据不同水稻品种耐肥能力的差异,因品种控制追肥量。一般掌握粳稻宜多,籼稻宜少;杂交稻宜多,常规稻宜少;矮杆宜多,高杆宜少的原则进行追施肥料的数量。

六是依据水稻苗棵的长势灵活掌握追肥的次数和数量。水稻拔节期,叶色正常、叶片挺立,群体适中的田块,可限量追施拔节肥;叶色浓绿披软,群体过大,通风透光性能差的旺长田块,切记追拔节肥。

七是看天气追肥。雨天追肥易造成肥料流失,天气炎热的晴天易造成肥害,应选择在晴天下午4时后追施肥料较为宜。

八是追了化肥后切不可脱水,一般5—7天内要求保护浅水灌溉。追施尿素、碳铵等氮素化肥,一旦田间脱水,土壤浓度增高,必然出现渗透现象,稻根失水导致苗棵发黄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