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9-04-14 01:50

一、

1.生物学特性

①形态特性:黄瓜属于葫芦科草本,浅根系根,好气性强,茎节上易产生不定根,叶五角形有缺刻,雌雄同株异花,单性结实,假浆果,长桶形或棒形。

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喜温喜湿,喜高温不耐低温。适宜的气温:22~28℃,适宜的地温:15~25℃,发芽温度:25~30℃。

短日照作物:8~11小时有利于提早开花结果,喜光耐弱光。对水分敏感,空气RH:60~90%,土壤RH:80~90%最适宜,过大量病害多。喜肥但吸肥能力弱,可以选择有机质丰富、物理性状好、保水保肥、疏松透气的土壤,PH:6.5。K最多,其次为N、P、Ca、Mg。要重施基肥、合理追肥,基肥10000千克/亩+10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硫酸钾。追肥:前期以N为主,结果期追N、P、K复合肥。对二氧化碳敏感,晴天适宜0.1~0.2%。阴天:0.05~0.1%,过大中毒,过小死亡,土壤要求透气性好。

2.育苗技术

①播种育苗期:露地:无霜期内进行,常年栽培生产,生长期100~150天,育苗30~65不等。春夏茬:3~4月播种,5月采收;秋茬:6~7月直播,遮阳降温。温室秋冬茬:10~11月播种,2月定植;早春茬:12~1月播种,3月定植。

②种子播量、消毒与催芽:一般播200克/亩。

A、凉水3~5′~50℃搅拌8~10′→30℃水中4~5小时→清水淘洗干净→25~28℃保湿催芽15小时(每4~6小时清水洗1次)→85%露白时播种;b、150倍的40%福尔马林40~60′→清水洗净催芽;c、种子量的0.3%的50%多菌灵拌种;d、催芽直接播种。

⑧栽培床上的配制与消毒

30%腐熟马粪+10%腐熟大粪干+40%肥沃园田土+10%细沙+10%细炉渣,或20%腐熟马粪+20%圈粪+10%腐熟大粪干+40%肥沃园田土+10%细炉灰。4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尿素/立方米。药土:8~10克可湿性托布津(或40%多菌灵)+细土5千克(H2015千克),均匀消毒。播种:高温灭菌的沙盘或营养钵里或直播床上。

④播种与籽苗期管理

播种后盖细砂1厘米和地膜,子叶出土揭膜,气温25℃,长出真叶一周后花芽分化结束,可倒苗分苗。夏天直播,注意遮阳。

⑤幼苗、成苗期管理:

幼苗期的营养面积5厘米×5厘为/株,成株8厘米×8厘米/株,1株/袋(钵),移苗后保持高温高湿25~28℃利于缓苗,缓苗后降温降湿15~20℃,防徒长,脱肥时(黄绿)喷0.2%尿素或0.3%硝酸二氢钾,成苗期按壮苗标准管理或炼苗。

⑥苗标准:

冬天:苗龄50天,夏天30天,高15~20厘米,茎粗、色绿,下胚轴3~4厘米,叶片4~7片,肥大深绿,子叶肥厚,80%已经现子蕾,子房粗大,根系发达,没有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整株硬且有弹性。

3.适时定植

①定植期:土温12℃,气温18~20℃,露地5月份,地膜地可提前7天,大棚提前15~20天。

②定植前整地:耕作土层深,排灌良好、土质肥沃、中性或微性。亩施有机肥10000千克,二铵50千克,高畦或大垄。

③定植方法:冬季大棚内在冷尾暖头的晴天中午定植,夏天或气温高时在阴天或下午定植。每垄栽两行,小行距45厘米,株距30厘米,4000株/亩。用打孔器按一定株行距打穴眼,放进带土坨的壮秧苗,浇水稍露土坨,水渗后封掩。

4.田间管理

①缓苗期前后管理:定植后保温保湿25~28℃,土潮湿,过3~5天长出心叶后,降温降湿,20~25℃放风。露地生产应锄耪松土,保湿蹲苗1周后追肥浇水。大棚内生产,应追肥浇水、插绑蔓。

②水肥管理:根瓜5~8厘米时绑蔓、引蔓、除草,到10厘米时施饼肥200千克/亩(或尿素15千克),3~5天浇一次水,每两次浇水间施尿素15千克。叶面喷肥0.2%磷酸二氢钾(或0.2%白糖水+0.2%尿素),结瓜期需要二氧化碳增多,用碳酸钙去酸反应生成。

③植株调整:去掉卷须、侧枝,侧蔓长1~2条瓜后,留3片叶打尖,主蔓留25片叶打尖,下部老叶去掉。

④适时采收:根据商品成熟度及时采收,冬春天遇阴雨、降温、脱肥时应及时采收,根瓜、畸形瓜早摘。

二、黄瓜的主要病虫害防治

1.黄瓜霜霉病:又叫跑马干、黑毛病,是真菌性病害。

①发病条件:病原菌在叶片上越冬,借助叶片上的水端浸入叶内,靠空气流通和田间作业进行传播。气温20~24℃,RH>85%,叶上有水珠时易流行。

②症状:叶片正面有黄绿病斑,叶缘和叶背有水浸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斑;潮湿时叶背面有黑灰色霉层,后期病叶卷曲形成黄干叶,且易破碎。

⑧防治措施:a.加强田间管理,防止高湿;b.栽培津研7号等高抗品种;c.无土育苗或对土壤消毒;d.高温闷棚或喷粉尘熏烟等:45%百菌清烟剂熏8~10小时;e.提高抗病能力:叶面上喷施0.1%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白糖水;f.发病初期,可喷75%百菌精可湿性粉剂500倍或400倍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g.病害严重时可采用高温闷棚法:根据天气预报,选择连续2天以上的晴天,第一天中午将主蔓生长点落下,以防烤伤,然后浇水,第二天10点闷棚,棚内温度达到45~46℃(过高要放风),90分钟后逐渐放风降温,最后控制在25~28℃。这样既能杀死霜霉菌,又能控秧保瓜,闷棚后再增施叶面肥,效果更好。

2.黄瓜炭疽病

①发病条件:它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越冬,从植株表皮或伤品侵入,引种、播种和雨水传播,气温24℃,RH:85%~95%,有露珠时易发病,在低温高湿、大水浸灌、连作地时更严重。

②症状:它可以危害叶片、茎和果实。叶上、病叶上有淡褐色圆形病斑,外围形成一圈黄色晕圈;干燥时易穿孔;病原菌在叶的正面,湿度大时有小黑点,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严重时叶片干枯。茎上:茎蔓上有黄褐色凹陷的椭圆形病斑,严重时扩散使植株枯死,茎基部缢缩。瓜上:形成暗褐色凹陷斑,后期病斑开裂,潮湿时分泌红色粘稠物。

③防治措施的:a.轮作3年以上;b.选育高抗品种:津研系列、中农5号等;c.种子消毒:55℃水中搅拌20分钟,然后再浸种催芽;d.严禁大水漫灌,实行膜下暗灌,并注通风通光;e.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或喷7500倍的植保素,以增强抗性;f.无露水时作业,避免伤及植株;g.发病初期:大棚(室)内,用45%百菌清烟剂熏治,250克/亩,或克霉灵粉剂1000克/亩。露地上,可喷50%多菌灵5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

3.黄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萎蔫病、死秧病。

①发病条件:它属于真菌性病害,土壤越冬,通过根毛或根部的伤口侵入植株,可借助于土壤或田间作业传播。气温24℃,RH:90%,酸性土壤时易发病。

②主要症状:多在开花结果后茎叶上发病,病叶呈失水状,萎蔫下垂,植株的一侧或部分叶片先发病,逐渐蔓延到全株叶片。病茎基部纵裂,茎的维管束变成褐色。潮湿时病部表面有白色或粉色霉状物,并有琥珀状胶状物溢出。

⑧防治措施:a.实行5年以上轮作;b.推广无土育苗或对床土消毒,8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平方米;c.加强田间管理,预防高湿;d.嫁接换根(用黑籽南瓜做砧木,长春密刺做接穗),预防发病。e.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灌根,250克/株,1次/8~10天,共3次。

此外,除以以上几种病害外,还有黄黑星病(检疫对象)、白粉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猝倒病、沤根病、立枯病和疫病。它们的防治都是:加强田间管理;选育高抗品种;避免高温高湿;实行轮作;用一定剂量的杀菌剂。

4.黄瓜蚜虫和白粉虱

①发病条件和主要症状:气温在15~25度、RH<7%时易发生蚜虫和白粉虱。它们的成虫和若虫都可以在叶背或嫩茎上群集,吸食汁液,被危害的茎叶卷曲畸形或褪绿变黄、萎蔫,并能传播病害,可以在保护地和露地互相迁移。它们还能分泌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

②防治措施:a.加强田间管理,严防干旱;b.生物防治,用食蚜蝇或飘虫灭蚜,用丽蚜小蜂灭白粉虱;c.用它们的趋黄性在黄色板上涂机油或农药诱杀。也可用蚜虫对银灰色有负趋性的特点挂银灰色膜或覆盖银灰色膜驱蚜;d.化学防治,对白粉虱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喷雾,对蚜虫可用50%灭蚜雾可湿性粉剂2500倍喷雾或用40%乐果1500倍喷雾。若它们同时发生时在大棚(室)内用5%灭蚜粉喷粉(每亩用量1千克);也可用40%绿菜宝800喷雾。同时可兼防斑潜蝇、蚜虫、茶黄螨和棉铃虫。

p{text-indent:2em;}

p{text-indent:2em;}

p{text-indent:2em;}

p{text-indent: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