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滴灌栽培技巧

发布日期:2019-04-13 12:42

大豆原产于我国,在我国散布较为广泛,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起山东半岛,西至新疆天山山脉,凡有农作物生长的地方几乎都有大豆栽培。大豆籽粒中含有40%左右的蛋白质,20%左右的脂肪,30%—33%的碳水化合物,还有大批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因其具备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人类生活中植物蛋白和植物油的主要起源,目前世界大豆生产和贸易浮现不断发展的势头,大豆播种面积不断扩展,其市场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

一、大豆的植物学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恳求

(一)大豆的植物学特点

1、大豆的形态结构

大豆植株由根、茎、叶、花、荚果及种子组成,大豆的根属直根系,由主根、侧根和根毛三部分组成,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侧根散布领域广,全部根系在泥土中呈钟罩形。茎包括主茎和分枝,按茎的生长形态又可分为三品种型:蔓生型、半直立型和直立型。叶是大豆地上部制造光合产物的重要器官,子叶生长茁壮且不受损害是增进大豆壮苗的关键一环。大豆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最多不超过1%。大豆种子的生生机随贮藏年限增长而逐步下降,种子的寿命通常为2—3年。

2、大豆的生长习惯

(1)开花习惯:大豆开花的次序因结荚习惯不同而异。无限结荚习惯的品种是由内而外、从下而上逐步开花,先主茎下部各节此后逐步向主茎和分枝上端扩展。有限结荚习惯品种是由内向外、从上向下逐步开花,先主茎顶的各节此后向主茎的下部与分枝扩展。

(2)结荚习惯:大豆的结荚习惯可分为三种:

有限结荚习惯:有限结荚习惯的品种花梗长,荚密集于主茎、分枝顶端。全株各节荚多而密,节间短,植株通常较矮,茎秆粗壮,不易倒伏。这类品种通常出苗后50—60天可开花,花期较短,多集中15—20天。

无限结荚习惯:无限结荚习惯的品种花梗分生,结荚分散,多集中在植株的中下部。这类品种通常出苗后30—40天可开花,花期40—50天。

亚有限结荚习惯:此类品种多表现为中间形态。这一类型因为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结荚表现也有所不同。如吉林的吉林20,在新疆石河子肥水不足、密度大的情况下栽培,表现出无限结荚习惯的特点,上部节间延长,顶端有1—2个小荚,而在稀植、肥水条件较适宜的情况下栽培,因为个体得到充分发育,顶端结荚成簇,则表现出近似有限结荚习惯的特点。

(二)对环境条件的恳求

1、温度

大豆是喜温作物,不同品种在生育期内所需的≥10℃活动积温相差很大,通常需2400—3800℃,大豆种子在6—7℃即可发芽,但生长迟缓,故以泥土表层5—10cm地温巩固经过8—10℃播种最为适宜。开花最适宜的温度为20—26℃。豆荚形成或鼓粒期气温不低于15℃,开花结荚期恳求19℃以上,适宜的温度在25℃,大豆开花结荚期气温低于19℃的地区不能种植大豆。

2、光照

大豆是短光照作物。对光照长短反应十分敏感。因此大豆散布区域虽广,但品种的适宜性很窄。大豆对短光照条件的需求是不可短少的,大豆自南方引向北方时,因为纬度升高,日照变长,原产南方地区的短日照条件得不到满足,开花和成熟均推延,甚至霜前不能成熟。反之,大豆成熟提早,植株变得矮小。

3、水分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每形成1g干物质耗费水分600—750g,均匀每株大豆一生需水17。5—30kg,形成1kg大豆籽粒耗水2t左右。大豆幼苗期根系生长较快,茎叶生长较慢。此期泥土湿度以在20%—30%,占田间持水量的60%—65%为宜,分枝期是大豆茎叶开端茂盛,花芽开端分化的时期,这时泥土湿度以维持田间持水量的65%—70%为宜。若泥土湿度低于20%,应适量灌水,并及时中耕松土,开花结荚期水分不足会造成植株生长碰壁,花荚脱落,此期泥土水分不应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70%,达最大持水量的80%为宜。结荚鼓粒期缺水容易造成秕粒,此期应维持田间持水量的70%—80%,进入鼓粒期后,转入完全的生殖生长,此时缺水会导致叶片凋萎,百粒重下降,空秕荚增加,此期应维持田间持水量的70%—75%,成熟期田间持水量以20%—30%为宜,保证豆叶正常转黄脱落,无早衰景象。

4、泥土

大豆对泥土条件的恳求并不十分威严,凡是灌排良好,肥沃,土层深厚的泥土大豆都能够良好生长,从泥土性质来看,砂壤土,壤土,粘土,白浆土,轻碱土,荒凉灌耕土均可种植。泥土PH值以6。8—7。8为最佳,微碱泥土可增进泥土中根瘤菌的活动,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

5、养分

大豆全株需氮为2。5%—3。5%,以结荚期吸氮量最大,苗期与成熟期吸氮量较小,大豆是需磷较多的作物,幼苗到开花期间对磷最为敏感,前期如能满足对磷的需求,后期缺磷也不致大幅度减产,所以磷肥以种肥和底肥最好,磷对增进大豆根瘤菌固氮作用十分重要,能增长大豆的单株固氮量,以达到以磷促氮的效果,当100g干土中有效磷含量在15mg以下时,大豆施用磷肥即有增产效果。

二、大豆的主要品种及其特点

生产上选择大豆栽培品种,须留意下列几点:不同的大豆品种都恳求有合乎其自身特点的天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不同结荚习惯的大豆品种对泥土和其余栽培条件适应性不同;依据各地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选用抗病虫品种。

1、新大豆1号

亚有限结荚习惯,株高75—80cm,分枝少,茎杆粗壮,主茎14。2节,株形收敛,叶披针形,深绿色,白花,灰毛。三、四粒荚多达70%,均匀每荚2。65粒,荚熟色暗褐色,底荚高20cm左右,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微光,脐黄色,百粒重22—23g。北方春大豆种,中熟品种,生育日数128天,需≥10℃活动积温3041。8℃。该品种开花早,花期长,喜肥水,秆强,抗病毒病。籽粒品格优质,蛋白质含量41。01%,脂肪含量21。3%。

2、新大豆2号

亚有限结荚习惯,株高70—80cm,分枝少,茎粗0。67cm,主茎节数14节以上,圆叶,白花。3—4粒荚多,均匀每荚2。5粒,荚熟色褐色,底荚高17cm左右,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黄色,百粒重24—26g。北方春大豆种,中晚熟品种,生育日数125—135天,需≥10℃活动积温3137℃。该品种开花量大,花期长,秆强,抗灰斑病。籽粒品格优质,蛋白质含量33。94%,脂肪含量23。6%。

3、新大豆3号

亚有限结荚习惯,株高93。4cm,分枝0。6个,茎粗0。6cm,主茎17节,叶披针形,深绿色,紫花,灰毛。2—3粒荚多,荚灰褐色,底荚高16。8cm左右,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微光,脐黄色,百粒重19g。北方春大豆种,中早熟品种,生育日数12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791。3℃。中抗花叶病,其它病害亦较轻。植株茂盛,耐贫瘠,抗旱性较强。蛋白质含量41。8%,脂肪含量20。1%。

4、黑农39(原垦887704)

小圆叶,白花,无限结荚习惯,株高90cm左右,少分枝,秆细,韧性强,主茎17节左右,株型收敛,底荚高16cm,单株结荚35个均匀每荚2。4粒,粒圆,黄色,脐黄色,百粒重19—20g。

5、绥农16

株高约100cm,中抗灰斑病,适应性好,喜肥水,秆强不倒,圆叶、紫花、灰毛,亚有限结荚习惯,节间短,主茎结荚密,多集中在中下部,三粒荚多,子粒圆形,种皮黄色,色泽度好,脐无色,百粒重20—21g左右,子粒外观优质,蛋白质含量39。82%,脂肪含量20。13%,生育日数120—122天,该品种所需活动积温2400℃左右。

6、合丰39

亚有限结荚习惯,株高100cm,秆强不倒伏。节间短,有分枝,结荚密,三、四粒荚多,顶荚丰盛,叶披针形,花紫色,茸毛灰白色,荚熟褐色,子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黄色,百粒重19—20g,蛋白质含量为42。52%,脂肪含量19。06%。生育日数120d左右,活动积温2340℃,为中熟品种,中抗灰斑病。

7、黑农41

亚有限结荚习惯。株高90—100cm,生育日数120—123天。白花、灰毛、披针型叶,子粒圆形,种皮浓黄色,百粒重18—20克,通常亩产20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300公斤以上。均匀脂肪含量22。7%,蛋白质含量37。81%。中抗灰斑病,较抗蚜虫和食心虫,完全粒率高。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三、大豆的栽培

(一)栽培制度

大豆重茬和迎茬减产严重,也不宜在其余豆科作物茬及油葵茬之后种植,以避免病虫害的严重发生。在轮作中加入大豆茬能够使后茬作物获得丰收。

(二)土地选择

滴灌栽培对泥土的恳求较低,因滴灌水流可使作物根系周围形成低盐区,有利于幼苗成活及作物生长,中度盐碱地能够利用并且也能获得较高产量,因此土层深厚、泥土盐碱程度较轻、肥力中等以及泥土质地较差、养分较低的土地均可种植。

(三)播种技巧

1、种子解决

播种前用福美双或大豆种衣剂进行拌种,防治病害,重茬地块需用耐重茬种衣剂拌种,防治重茬病害。

2、播种时期

当5cm泥土温度巩固经过≥10℃以上时可播种。

3、播种方法和品质

滴灌栽培采取60cm+30cm宽窄行条播最佳,滴灌带铺设在两窄行之间,水分可有效的被根系吸收,以达到最佳节水效果。播种深度为4—5cm,株距6—7cm,播量每米下籽18—20粒,恳求种子在播种沟散布均匀,减少断条,恳求覆土紧密,确实。

4滴灌带的选择和铺设

选用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天业”牌单侧边缝迷宫式薄壁滴灌带。播种同时,滴灌带迷宫面朝上,铺设在窄行之间,一根滴灌带灌两行大豆。铺管、播种一次完成。滴灌带铺完后,每隔5—6米用碎土将其压一下,以防风吹。播种后可铺设支管,以便泥土墒情较差,可及时滴出苗水,以保证一播全苗。

四、田间管理

1、疏苗匀苗

履行人工间、匀苗能提高大豆植株体内含糖量,有利于壮苗。在2片复叶期,逐行拔掉双苗,留单苗。做到匀留苗、留壮苗。

2、中耕松土除草

利用滴灌技巧,水分只浸透于作物根系,不易造成泥土板结,抑制杂草的滋生和蔓延,可减少中耕次数及人工除草的工作量。苗期中耕1次,耕深15—18cm;定苗后,3—4片复叶,第二次中耕,耕深18—20cm。生长前期人工除草1—2次。

3、及时灌水

播种后要及时滴出苗水,有利于达到一播全苗,滴水量为25—30m3/亩。大豆喜水,初花期滴头水以后,每隔7—10天滴一次水,灌水定额15—20m3/亩,全生育期滴水9—10次,灌水定额约为200m3/亩,比常规灌溉省水40%左右。大豆开花到成熟期要维持窄行间湿润,不能涌现土表干旱裂痕。当午后14:00—15:00点,植株上部叶片翻背,叶色暗绿,应及时灌水。对早熟、中早熟品种,因为植株生育期短,在开花初期可灌头水,以促苗早发。

4、合理施肥:

(1)随水滴施:可溶于水的肥料在全生育期随水滴施,肥料可随水流直接送达到根系部位,利用率高,易被作物吸收,均匀可省肥20%—40%。大豆苗期,随水滴施尿素5kg/亩,磷酸二氢钾1—2kg/亩。在盛花期至结荚期滴施2—3次,尿素6—8kg/亩,磷酸二氢钾2—3kg/亩,肥料每次滴施前和停滞前,都要留出足够的清水滴放时间,确保肥料有效渗入泥土,避免肥料留存于泥土外表,造成浪费。

(2)叶面喷施:在大豆开花时,以钼肥和磷酸二氢钾配合喷施,用量为钼酸铵20—25g/亩,加磷酸二氢钾200g/亩,搅拌溶解并过滤后,叶面喷施。滴灌技巧能适时、准确的对大豆进行灌水,避免了常规大水量灌溉所造成的作物疯长,因此可少用甚至不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节制大豆植株的长势,下降投入成本。对于泥土肥力高,苗期生长旺的田地,可于大豆4片复叶及花期用15%多效唑20—25g兑水35kg/亩进行叶面喷施,以防倒伏。大豆生长后期多效唑和叶面肥、杀虫剂可同时施用,但原则上多效唑、叶面肥、杀虫剂相加的总用量不能超过500g/亩,以防烧叶。

5、适时收获

(1)人工收获:在大豆黄熟期70%—80%叶片脱落,茎荚呈草枯色,种粒已与荚壁分别,种子达到半干硬,以手摇动植株有响声时即可收获。

(2)机械收获:在收获前应先人工收回滴灌带,整顿好以备工厂回收。当豆叶基本落净,豆荚全干时,于上午11:00时前或下午6:00后将联结收割机割台下降前移,割茬为4—5cm。为防炸荚豆粒外溅,可在木翻轮上增钉帆布袋、橡皮条或改装成偏木翻轮,另外加高挡风板,将滚筒转速调整为500—700转/分钟,力争把收获丧失率降到1。6%,破碎率降到4%以下。

五、病虫害的防治

(一)虫害的防治

1、叶螨(红蜘蛛)

危害症状:在植株叶背面吸食汁液,初叶面上出现白色斑点,严重的致叶片干枯或呈火烧状,造成严重减产。

防治

(1)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

(2)少量受害时,应及时摘除虫叶,遇有天气干旱时要注意及时灌溉,施肥,保进植株生长,抑制叶螨增殖。

(3)药剂防治:可用25%螨克乳油2000倍液或20%哒螨酮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洒,也可用螨净等其它杀螨类农药防治。注意轮换用药,提倡使用具生态选择性的施药方法进行点片挑治或局部施药。

2、蓟马

危害症状:从大豆出苗到结荚期都可发生,成虫和若虫均能为害大豆嫩叶,嫩芽及生长点,尤其以大豆苗期为害严重,它以锉吸式口器在大豆幼嫩组织及叶背面吸取汁液,使叶片受害后出现灰白色斑点,叶片局部枯死,子叶叶片肥大,危害大豆幼嫩组织,使嫩叶皱缩变形,叶色褪绿,生长点被害后,不能形成真叶,植株出现多头现象或停止生长,逐渐枯死,大豆生长后期危害花器,造成落花落荚。对产量影响较大。大豆苗期气候干旱不利于蓟马的发生。

防治

(1)农业防治:清除豆田内外杂草,大豆收获后及时进行翻耙消灭越冬场所。

(2)应用大豆种衣剂:可选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进行拌种处理。

(3)田间药剂防治:防治的关键是在苗期及时发现虫情并及时进行防治。可用5%高效氯氰苗酯,或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喷苗时一定要做到均匀周到,尤其是叶背面要喷到。

3、地老虑

危害:幼虫仅在嫩叶上啃食,夜间常咬断大豆幼豆嫩茎,造成缺苗断垄,成虫夜间活动,对甜酸酒味与灯光具有强烈趋性。

防治

(1)实行轮作,深翻土壤,精耕细作,可降低虫口密度。

(2)采用灯光诱杀成虫方法,用人工挖杀幼虫。

(3)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前药剂加水量为种子重量的5%~7%。拌种时均匀喷洒搅拌,拌后堆闷4~8小时。

4、食心虫

危害: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被害豆粒形成虫孔,破,甚至整个豆粒被吃空吃光,不仅减产且影响品质。

防治:

(1)选用荚毛少或无毛品种,或荚皮坚硬的品种与早熟品种,可减轻病害。

(2)合理轮作,秋翻豆茬,减少越冬来源。

(3)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4)幼虫入荚盛期,可每亩用20%速灭杀丁或2.5%功夫40ml加水50~60kg进行喷雾。

(二)病害防治

1、大豆病毒病:

症状:大豆花叶病毒存在于种子的胚与子叶中,种子带毒是初侵染来源。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病害主要发生于叶片上,嫩叶最初发现为明脉、失绿或略有皱缩,随后长出的新叶呈现明显的黄绿色相间的花叶,浓绿色部分以后逐渐突起呈疤状。叶片畸形,苗期感病的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开花结荚少。

发病条件:温度高偏干旱条件下,有利于蚜虫的繁殖,从而加重病毒传播,而暴雨对早蚜虫有冲刷作用,可降低发病程度。

防治

(1)农业防治措施:进行种子检疫,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选种可减少病源,适时拔除田间病株,以减少初侵染来源。

(2)防治蚜虫,灭蚜要适时,在迁飞前喷药效果最好,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g,或用25%快杀灵60ml加水50~60kg喷雾。

2、大豆霜霉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荚与种子,导致早期落叶,植株矮化,豆粒含油量和发芽率降低。苗期感病叶片出现淡黄色大斑块,后期病斑变成黄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可出现白色霜霉状物。成株感病,初期叶面散布许多黄绿色小斑点。后期变成灰色或灰褐色,叶背面病斑上有灰白色霜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连片,叶干枯早落。豆荚受害,表面无明显症状,豆荚内壁有灰色霉层,豆粒表面布满一层白霜。

发病条件:大豆霜霉病发病最适温度为20~24℃,7、8月份雨水多时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易造成病害流行。高温干旱病害发生较轻。

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增施磷肥,播前选种,清除有白霜的病粒。

(2)实行轮作。田间保苗株数不可过密,以利于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大豆收获后深翻,清除田间病叶、残株,减少来年病源。

(3)药剂防治:可用福美双500~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喷雾1~2次,可控制病害的发生。

3、大豆锈病

症状:病株最初在叶片上面产生苍白色或淡黄色的小点,病斑稍隆起,随后病斑扩大,变为锈褐色,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一般病害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全株叶片感病。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下,病害容易发生,寄主表皮上的水滴是病菌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故早晚露水多易诱发此病。

防治

(1)与非豆科作物合理轮作,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选用抗病品种

(3)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1次可收到好的防治效果。

4、大豆菌核病

症状: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发生,病株基部呈灰白色,严重时致全株枯萎。茎上病斑多从主茎中、下部开始发生。剖开病茎可见鼠粪状菌核。

发病条件:该病在较冷凉潮湿条件下发生,适温为5~20℃,以15℃最为适宜。

防治

(1)深翻土壤,进行合理轮作,对发病严重的地块应与非豆科作物轮作,减少重茬面积,不能与油菜、马铃薯、向日葵等轮作

(2)选用无病种子,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3)药剂防治:在花期后一期,喷洒菌核净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以喷洒下部茎叶为主。

六、有关栽培技术的问题解答

1、豆科作物为什么要与其它作物合理轮作?

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调节土壤微生物的机能,恢复和维持地力,抑制病、虫害尤其是菌核病的发生。即使多施化肥、农药、除草剂等,也无法代替轮作的作用。在轮作中加入大豆茬可以使后茬作物获得丰产,一般可增产20%左右。这是因为豆科作物的根系属于直根系,可以吸收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并留下较多的有机质;豆科作物根系着生大量的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能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

2、豆科作物的根瘤是如何形成的?根瘤菌有什么作用?

豆科作物的根瘤是土壤中的一种细菌—根瘤菌侵入作物根部而产生的。豆科作物出苗后不久,根部即能分泌出一种诱使根瘤菌趋向根尖的分泌物(某种蛋白质),使根瘤菌集中在根毛附近,然后根瘤菌从根毛尖端侵入根部,直达根的表皮层,皮层细胞由于受到刺激分裂产生新的细胞,膨大向外突出形成根瘤。

根瘤一般分布在20cm以内的土层内,20cm以下根瘤数目少。根瘤菌单独生存时并不进行固氮,但当其遇到豆科作物的根时,同豆科作物形成共生固氮体系可利用空气中的N2合成氨,它所固定的氮除了供自身生长需要外,绝大部分分泌到根瘤组织的汁液中,而后转化成作物可利用的含氮有机物供给植物体。根瘤菌所固定的氮素,是豆科作物一生所需氮量的1/2左右,是豆科作物生长的重要氮源。

3、豆科作物落花、落荚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豆科作物花荚脱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本身的生理特点,是不同器官之间在生长发育上相互矛盾的结果。矛盾的焦点在营养物质的供给上。在土壤瘠薄营养物质不足的情况下,每个荚由于本身的地位和条件不同,所获得的营养物质的量是不一样的。凡能够得到比较充足营养的花荚,就能正常生长发育,直至结实成熟;而得不到足够营养物质的花荚,则因营养不足而死亡,并在花柄基部形成离层而脱落。另外豆科作物还有养分局部分配的特点。在花荚形成前,下层叶片所制造的营养物质主要供给根系生长。中层叶片制造的营养物质,一方面供给根部,同时也供给茎的上部。在一般情况下,每个叶片所制造的养分只供给每个叶腋的花荚,叶与叶之间相互调节养分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在过于密植的条件下,植株严重郁闭,底部叶片过早黄枯,丧失光合作用能力,导致养分供给不足,使花荚大量脱落。

4、合理密植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豆科作物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不一样,合理密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原则如下

(1)土壤肥力与密度:土壤肥力充足,植株生长繁茂,植株高大,分枝多,如果密度过大,则封垄过早,郁闭严重。株间通风透光不良,容易引起徒长倒伏、花荚脱落,最后导致减产。土壤瘠薄,植株发育受影响,个体小,分枝少,应加大密度,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达到增产目的。也就是说,肥地应稀,薄地宜密。

(2)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与密度:植株高大,生长繁茂,分枝多、晚熟的品种,种植密度要小些,植株矮小、分枝少、早熟的品种,种植密度要大些。播种期早,种植密度应当减小,播种期延迟,种植密度应加大。

(3)不同气候条件与密度: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气温低,植株生长量小,密度应大些。

合理密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密植的基础是苗全苗匀

(2)合理密植必须与良种良法相结合

(3)加间田间管理是充分发挥合理密植增产作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