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灌水技巧

发布日期:2019-04-10 13:31

良好的灌水技巧,必须使灌溉田块受程度均,不产生地面散失、深层渗漏及泥土结构损坏等情况,从而达到合理而经济用水的目标。小麦灌水方法主要有畦灌、沟灌和喷灌。

畦灌:是中国北方麦区主要灌溉方法。畦灌法是在平整土地基础上,修筑土埂,将麦田分隔成若干个长方形或方形小畦。灌水时,引水入畦,水在田面上以延续水层沿畦田坡度方向移动,湿润土层。通常畦面坡度以0.1—0.3%最为适宜。畦田规格主要取决于水源、泥土性质、地面坡度等。泥土透水性强、地面坡度小、土地不够平整时,畦长宜短。反之,则可稍长。渠灌区水量较大,畦长以30—70米,畦宽2—4米为宜;井灌区水量较小,通常畦长20—30米,宽1.0—1.5米。畦埂高度通常25—30厘米,底宽30—35厘米。为了使灌程度均,还应节制入畦流量(即流入畦内的水量,通常以每秒若干升表现),也可用单宽流量(即每米畦宽所经过的流量)表现。灌时节制好适宜流量十分重要,采取适宜的流量,才能够做到地表不冲刷,畦面首尾受程度均,根系活动层内泥土湿度相近。单宽流量过大时,水在畦内流动过快,容易发生上冲下淤,畦首受水不足,畦尾渗水量偏大,灌水不均的景象;流量过小,会涌现畦首渗水深,畦尾渗水浅,甚至涌现盘算水量浇完,畦尾仍灌不上水的景象。通常在地面坡度为0.3%的粘土或壤土地,畦长40—50米的情况下,单宽流量为3—4升/秒即可。通常沙土地入畦流量可大些。畦灌还须留意改畦时间。坡度小及初烧麦田,单宽流量可稍大些,当水即将流到畦尾时,改浇下一畦,以便在改畦后水仍可流到畦尾。如果麦田泥土紧实或坡度较大,则单宽流量能够小些,当水流到畦长的七八成时,即可改畦。如此既可使水浇到畦尾,又可避免积水浸出畦外。

沟灌:常用于小麦和其它作物间、套种植以及稻麦两熟地区。采取沟灌遇旱既能灌水,遇涝又可利用沟来排水。稻麦两熟区的沟灌是利用厢沟或垄沟引水灌溉。水集中在沟内借毛细管作用向两侧浸润,这种方法不仅比畦灌省水,而且可减少表土板结。沟灌须在每块田的四周开挖输水沟,灌水沟与输水沟垂直,输水沟稍深于灌水沟,便于排水,灌水深度以维持在沟深的2/3或3/4为宜。

喷灌即喷洒灌溉:它是借助一套专门装备(如动力、水泵、输水管路和喷头等),将水喷到空癸中,散成渺小的水滴,均匀地落在田间好像降雨对小麦进行灌溉,其主要优点是:

①省水。喷灌基本上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灌水比较均匀,通常较地面灌溉可节俭水量30—50%,不仅节俭了灌溉用水,且可扩展灌溉面积;

②喷洒水点小,很少损坏泥土结构。

③不必修埂打畦,能够减少渠道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地形不太平整的地区或坡地丘陵山区或水源不足地区,更能发挥其优胜性。

喷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易受风力影响,通常在3—4级以上大风时,灌溉均匀度下降;二是空气湿渡过低时,水滴未落到地面之前,在空中的蒸发丧失较大;三是只表土湿润,深层泥土湿润不够,影响小麦根系深扎,难以抗御严重干旱;四是在高产田后期喷灌时,容易造成倒伏。在具体使用时,要留意抑制这些缺陷。喷灌有固定、半固定和移动三种情势。固定式喷灌装备投资高,但操作便捷,灌溉效率高;半固定式是动力、水泵相关管固定,喷头和支管能够移动,装备投资比固定式少;移动式喷灌机,装备容易,使用机动,投资少,但管理的劳动强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