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旱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19-04-04 01:11

一、加强早稻中后期田管

目前,早稻处于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苗情整体长势良好。要针对早稻进入幼穗分化期后耐旱性逐渐减弱,对水分的敏感性增强的特点,切实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

1.实行节水灌溉。对于处在分蘖末期的早稻可结合烤田,灌“跑马水”进行水管;进入幼穗分化期后采用浅水-湿润-露田间歇灌水;进入孕穗期后要建立2~3厘米水层,实行浅水灌溉。

2.追施穗粒肥。为增强植株抗旱能力和弥补有效穗的不足,要适度重施穗粒肥,主攻大穗,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一般视苗情每亩追施尿素5~7公斤,氯化钾3~5公斤。

3.防控病虫害。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6月上旬初普遍补治一次二化螟,兼治稻飞虱;6月中旬注意破口期前5天的穗颈瘟等穗期病害和稻飞虱的综合防治。

二、加强已栽早熟中稻田管

1.节水灌溉保苗。移栽后处于返青活棵期的,要保持有水层,确保活棵;对于活棵后的秧苗,视水源情况采取浅水-湿润-露田的灌水方式,以保苗为目标,待旱情解除后坚持浅水勤灌。

2.中耕加覆盖保水。移栽活棵后,及时耘田中耕除草,用“三壳”或秸秆覆盖,实现保水保墒抑草增肥。

3.追施分蘖肥。移栽后5~7天活棵后,结合灌水以水带肥,并增加磷钾肥的施用。

三、加强秧田管理

1.坚持旱管。旱管可控制秧苗生长,适度延长秧龄。缺水严重的秧苗可采取浇水的方式,缓慢喷浇,土壤水分饱和即可。

2.采用寄秧。将不能及时移栽的秧苗寄栽到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田块,亦可采用秧田抽条疏苗方式,育两段秧,秧龄一般可延长20天以上。

3.实行化控。对处于4~5叶期前的秧苗喷施“多效唑”,旱控加化控可延长秧龄。

4.追施“送嫁肥”。对长龄老秧移栽前重追施“送嫁肥”,促栽后早返青、早分蘖,并施好“送嫁药”,将病虫防治重点在秧田期完成。

四、推广抗旱节水栽秧

1.全旱整地。以旱旋耕、旱耕地、旱平整,田面平整度要求高低差不过寸,一般可节省耕作栽秧用水50%以上。

2.节水栽秧。采取边灌水、边拉板水找平、边插秧的“三边”作业。免去泡田用水,适当增加栽插穴数和基本苗。秧苗过高的可先割去部分秧稍。

3.插“跑马秧”。先灌水泡田,再插秧。插完一块田,将水放到另一块田里,进行整地插秧,既能保证栽后成活,又可增加栽插面积。

五、及时补改种若天气持续干旱,水稻无法栽足,要及时做好适应性调整,进行补改种。

1.补种旱稻或晚粳稻。无秧苗栽插或者旱死稻田,6月10日前,可选用早熟晚粳品种;6月20日前,可调换熟期早(120天以内)耐旱性强的旱稻品种,进行旱耕整旱直播。

2.改种其它旱作物。6月20日后,无秧苗栽插或者旱死稻田,及早做好种子、技术、物资等各项准备,因地制宜及时改种玉米等旱作物。

3.抗旱育双晚秧。若旱情持续发展,双晚要采用无盘或有盘(抛秧)旱育秧方式,现在即着手进行旱育苗床的选择和培育,同时育秧时推广秸(壳)覆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