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阴雨寡照易诱发稻类疾病

发布日期:2019-04-03 22:07

由于今年8月7日以来,荆州市阴雨寡照日数多,低温高湿,与中晚熟中稻破口、抽穗扬花期相吻合;导致各地穗颈瘟、稻曲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鉴于当前气候条件,还未破口抽穗的双季晚稻要切实加强穗颈瘟、稻曲病防治工作。

稻瘟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稻瘟病按发生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瘟。稻瘟病是真菌寄生引起,青灰色霉即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病害的扩展靠分生孢子在空气中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高湿有利分生孢子形成飞散和萌发;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生流行的程度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夏秋季节连续低温多雨高湿天气,则稻曲病的发生就重。稻曲病由病原真菌寄生引起。稻曲病的发生流行与水稻抽穗前、后一段时期的降雨(湿度)和气温关系密切。据有关研究表明,稻曲病病菌厚垣抱子萌发适温为20~32℃,以26~28℃最适,低于12℃或高于36℃不能生长,稻曲病侵染的时期在水稻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侵染为主,水稻破口抽穗至齐穗期遇低温阴雨寡照是稻曲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由于今年8月7日以来,连续低温阴雨寡照的气候条件与大部中稻的破口、抽穗期相吻合;导致各地稻曲病、穗颈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为及时摸清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影响,9月15日至16日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与荆州市植保站组织专家联合开展了大田调查,对荆州市中晚熟中稻、双季晚稻稻曲病、穗颈瘟等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估,并提出相关农业气象措施建议。

一、前期天气气候概况

8月平均气温为25.9~26.5℃,较历年同期低1.1~1.9℃。其上旬平均气温为27.9~28.7℃,较历年同期偏低0.3~1.3℃;中旬24.4~25.0℃,较历年同期偏低2.5~3.9℃;下旬25.5~26.5℃,较历年同期偏低0.6~1.0℃。日最高气温在35℃或以上的日数仅有3~4天,30℃以下日数却有15天。8月日照时数95.1(松滋)~173.2(洪湖)小时,较历年同期偏少3~5成,阴雨天气达15天左右,这对于大多处于抽穗杨花期的中杂是不利的,气温偏低,阴雨寡照气候特征与中晚熟中稻破口、抽穗扬花期相吻合,诱发穗颈瘟、稻曲病发生流行。

9月以来,各市县平均气温23.5~25.0℃,较历年同期低0.1~1.0℃。特别是9日开始又遭遇一轮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荆州站9月12日~17日连续6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5天低于21℃),且雨日达5天,已达到杂交晚稻中到重度“寒露风”冷害指标。

二、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水稻病虫发生的影响

由于今年8月7日以来,气温偏低,连续阴雨寡照的气候条件与中晚熟中稻的破口、抽穗扬花期相吻合;加上前期因梅雨期适温阴雨寡照气候条件,田间病菌基数高,导致各地穗颈瘟、稻曲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根据市植保站调查统计,中稻穗颈瘟一般发病田块病穗率在10%以下,少数田块发生较重,病穗率达80%以上,稻曲病也偏重发生,平均病穗率0~40%。鉴于当前气候条件,还未破口抽穗的双季晚稻要切实加强穗颈瘟、稻曲病防治工作。

三、后期天气趋势

19日,小雨转多云,北风2到3级,气温17-23℃;

20日,多云到晴天,16~27℃;

21日至24日,晴天到多云,气温19~27℃。

四、农业气象建议

1、抢晴收割成熟中稻。要抓住19日后有利天气,抢晴收割晾晒成熟中稻。

2、双季晚稻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稻纵卷叶螟。对于未破口抽穗的晚稻田块要及时排水晒田,及时抢晴施药,一般要防1-2次。没有发生的田块也要普治一次,预防发病。药剂可选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醚菌酯悬浮剂、40%富士一号乳油、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25%咪鲜胺乳油等,以上药剂任选两种混配进行防治。用水量必须充足,亩用水量45-60公斤均匀喷雾。

3、对“寒露风”危害的抵御不可松懈。双晚在低温期间灌温度较高的沟塘水,天晴后应及时放水,以利于增温透气,保根键茎叶,增强光合效率,在提高千粒重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