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集节水灌溉工程技巧

发布日期:2019-04-02 09:53

一、基本结构

微集节水灌溉工程是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在我国北方旱井抗旱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寻、创新而形成的一种适宜山区特点的小型灌溉工程。它经过建设蓄水窑塘,拦蓄雨季地表径流或导引汇集渺小山泉,建立微型蓄水库,并利用山坡地的天然落差,在干旱时对农田进行自压灌溉,满足农作物关键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从而减少干旱造成的丧失,提高种植物单位面积产量。

微集节水灌溉工程通常由集水、蓄水、灌溉三大系统组成。

1、集水系统:依据利用的水源不同,通常包括集流面(泉)、截流槽(墙)、积淀池(调蓄池)和输水管路等,它起拦蓄、指点、汇集、澄清的作用。

2、蓄术系统:包括进水口、蓄水窑体、出水口及管理从属设施。主要起贮存作用。

3、灌溉系统:采取移动式软管喷灌,通常包括排水阀门、输水管路及灌溉装备等。

二、主要特点

微集节水灌溉工程与传统蓄水灌溉工程相比,其关键在于技巧设计上表现了一个“微”字,落实了一个“蓄”字,突出了一个“节”字。其集水系统,不仅可拦蓄雨季地表径流,而且可导引汇集渺小山泉,使平时基本无法用于灌溉的小水,一点一滴蓄集起来,做到“平时蓄,旱时用,小水发挥大作用”。其蓄水系统改传统旱井的竖式蓄水,为横向窑洞式蓄水,扩展了蓄水容积,减少了渗漏蒸发,便捷了取水用水,并利用山高水高的特点,改传统的山谷洼地集水,为层层建设蓄水工程,多级蓄水。每座蓄水工程蓄水150—300m3,可保证0。33—0。67hm2农田关键时期灌溉用水。其灌溉系统,采取移动式塑料软管进行自压喷灌,无需增压,不用机、不耗电、运行成本低、利用率高。通常喷灌一次每hm2只需用水300—450m3,较自流灌溉节水80%以上,即节水,又节能。同时,该工程还具备投资少、见效快、可大可小、施工便捷的特点,一个蓄水150m3的集水工程,物料投入仅2000—2500元,集满水一次可灌溉0。33hm2农田,且一次投资,终年收效。合乎我国现阶段乡村联产责任制下,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发展小型水利工程的需要,适宜缺电少油的边远山区发展节水灌溉。另外,它对饮水艰巨地区解决人畜吃水也有一定效果。

三、工程设计

1、微集节水灌溉工程的计划设计,通常以一个坡面为基本单位,遵守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对计划区内的山(截流面)、水(水资源)、林(植被)、田(受益对象)、村(人畜吃水)综合思索,统一计划,从而使山、水、田、林得到有机统一。

2、设计的基本恳求

蓄水量≥用水量

(1)、用水量的盘算

用水量=受益面积×灌水定额×灌溉次数。

受益面积:指节制领域内可灌溉的耕地面积。

灌水定额:每次每hm2耕地喷灌300—450m3,渗灌225—300m3,滴灌150—225m3。

灌溉次数:蓄水工程通常应保证每年蓄水灌溉2次以上。

若用于人畜吃水则:

用水量=(受益人口×用水定额十受益畜生×用水定额)×365

通常每人每天的用水定额为0.01—0.02m3,大畜生0.025—0.035m3/头,猪0.015—0.02m3/头,羊0.005m3/只。

(2)、集水面积的盘算:

蓄水量(m3)

集水面积(m2)=×1000

径流深(mm)×COSa×利用系数

式中a为山坡坡度,COSa为投影面。

径流深:指降水形成径流后的水层深度,通常以80%保证率的年径流深作为设计的盘算依据,可经过当地水文部门查得。也可用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乘以径流系数盘算得来。径流系数受降雨强度、坡度、植被、表土情况等因素影响,通常山区可取30—45%,丘陵取25—35%,川区取20—30%。

利用系数:因为受季节降水影响,径流多集中在雨季的几次降水进程中,经常来不及全体利用,加上透露蒸发等耗费,需要一个利用系数加以折算,通常取0.6—0.9。

(3)、利用山泉蓄水

蓄水量=流量×蓄水时间

若蓄水量大于用水量则说明可满足需求,若蓄水量小于用水量,则应经过蓄集径流弥补。

3、单窑的设计

总的蓄水量判别后,应依据地形、田块等判别单窑的位置及蓄水量。通常一个单窑以节制0.2—0.7hm2农田,蓄水100—300m3为宜,过大不易施工,过小投资相对较高。

单窑蓄水量的盘算:

受益面积×灌水定额×灌溉次数

单窑蓄水量=设计蓄水次数

对单窑设计的原则是宁深勿高,宁高勿宽。依据几何学原理,以高宽相近为宜,通常窑长10—30m,宽2.5—3.5m,高3—4m。

4、窑址选定

窑址要选在土质结构较好,便于施工的地方。同时要留意与受益农田维持一定高差,通常应在15米上,以便进行自压喷灌。

四、施工要点

1、集水工程的施工同北方建窑洞类似,地形许可,可先挖出土巷道,地形有限,可先挖竖井,此后平直开挖号也能够采取大揭顶露天程度开挖。

2、施工时,要留意窑高开挖不可一步到位,可先挖窑高的三分之二,达到设计深度后边退边挖。总之,以省工、省力、便捷;安全为原则。

3、防渗与护砌:窑体挖成后,要进行防渗解决。对于土体结构较差易坍蹋的窑体,通常都要进行护砌。护砌的材料,可就地取材。山区石头多,可用料石砌筑。砌前先消除窑壁附土,用焖透的黄粘泥浆上1cm厚的引泥,此后在窑体两侧砌筑30cm宽的边墙。边墙垒砌应铺上混杂砂浆或水泥砂浆,外留3—5cm空隙。料石内侧,要用黄泥坐浆后砌放,大面朝下小面朝上,分层砌筑。窑顶可按1/2矢高起拱,用料石或砖块砌筑。砌后用1:5水泥砂浆,填实预留的3—5cm空隙。此后上水泥砂浆,待水泥砂浆达到初凝程度,每隔16—20小时刷一次纯水泥稀浆,延续刷5—6遍。刷好后的窑体外表应呈墨绿色半透明状。窑底应夯实后,铺设1:3:5的水泥砂石料3—5cm,震实后,上一层水泥浆。施工时,应留意将边角抹出一定弧度,不宜砌成直角,以防顺缝开裂。

4、集水系统的施工:窑体开工后,应开挖截流槽。截流槽应与窑口间维持—定的坡度,便于导流。对利用山泉的工程,要设置截水墙,埋设导流管。

5、调蓄池与积淀池:对集水面积较大,节制窑体较多的截流面,要建设调蓄池。调蓄池的施工同通常建水塘类似。主要起充分澄清、调蓄各窑体水量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作为灌溉的备用水源。对蓄水量较小的单个水窑,可设积淀池,通常建在水窑进水口2—3m处。池深0.5—1.0m,长1.5—2.0m,宽1—15m。

6、为了便捷工程管理,通常应在窑体外侧,加盖3—5m2的管理房,安装上水位观测尺、计量水表、排水阀门等,以便做到盘算用水,科学用水。

7、工程投入使用后,要建立管护制度,由专人负责蓄水、排水,并按期清淤,以防出水口堵塞。也可采取拍卖、承包等方法,出让给群众进行经营管理,履行保工程、保灌溉、保收费,以水养水,滚动发展的门路,保证工程终年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