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营养枝的作用及合理利用技术

发布日期:2019-04-01 03:08

构成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株数,铃数和铃重,其中坐桃果枝的台数多少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基本条件。

目前,棉产区对上述要素仍在延续推广和运用,非棉区近些年对运用上述要素相当淡薄,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徘徊不前,甚至部分面积产籽棉仅相当于过去的皮棉产量。究其原因,一是播期过迟,良种没有实行良法。一些面积是“小满“后至“芒种“边麦收后种植,无法争结“三桃“;二是没有实行合理密植,部分田块每亩不足2000株,难以形成丰产苗架;三是施氮肥偏重,由于迟播,营养生长阶段正遇光、温、水分条件充沛,造成棉株疯长,且又因化学除草后缺乏深中耕,促、控措施失调,不仅不能达到“稳长、早发、不早衰“的效果,更易形成“高、大、空“。蕾铃严重脱落或僵花烂桃,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和调整,皮棉价格较前几年相比,上涨幅度提高95%以上。为此,粮棉间作地区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合理利用退耕还林空间及闲置面积,适当增加棉花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产,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途径。

在此,建议种棉农户,在种植棉花过程中,除抓好早发、精管等增产措施外,结合棉花整枝抹叉的同时,适度预留营养枝,进行技术改造,变废为宝,夺取棉花均衡增产。

营养枝的适度利用,在棉产区或是粮棉间作地带并非千篇一律,但根据缺苗、稀植、迟发的特点,预留一定数量营养枝,仍可大有作为。棉花营养枝俗称“公枝“,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这种棉枝是只吃饭(消耗养料)不干活(结桃少)的懒汉。现如何利用它,必须从改造“二流子“做起,视同果枝一样,都应在“立秋“边进行摘顶,调节养分向横向运送,促进坐桃。

对靠近缺苗断垄的空间方向株留2台左右营养枝。能充分地力利用,同时解决了过去缺苗后套种黄豆等而诱发棉叶螨的发生等不良环境。

对迟播且长势过旺棉田,株留一台以上的营养枝,能有效的控制疯长,提高结桃率。据试验,对疯长棉田株留1-2台营养枝,反而比不留营养枝结桃率提高8.6%,相应获得了节肥、节水的作用。

能充分利用光、热条件。俗话说,“白露花、花见花“、“白露花、正当家“。一般迟发棉无论是果枝或是营养枝均为秋后至“白露“结桃为主,且秋后光、热条件优越,对棉花坐桃适宜,又能有效避开7月下旬至8月旬初的棉铃虫、红铃虫危害高峰期,故僵花少,吐絮畅,色泽艳,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