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叶”咋整

发布日期:2019-03-27 12:05

连日来,不少棉农反应棉花涌现了“黄叶”景象。经调查分析,有如下几种情况。

1。“黄色网纹型”枯败病。叶脉黄,叶脉褪绿变成黄色或黄白色,叶肉部分仍维持绿色,浮现黄色网纹状斑块。有时也可局部或全体变黄。通常从叶缘或叶尖开端,从上向下发展。此症状发展比较慢,但可扩展到全部叶片,最后干涸脱落,棉株死亡(防治方法见本报6月30日《“三合一”防治棉花“枯”“黄”两病》一文)。

2。“黄斑病”黄萎病。叶脉不黄,叶脉邻近仍维持绿色,发病初期叶肉产生淡黄色不规矩病斑,病叶边缘稍向上卷曲,随着病情的发展,淡黄色斑块部分的色彩逐步加深,呈黄色至褐色,病叶边缘向上卷曲,继而发展为掌状共斑,类似“花西瓜皮”。通常由中、下部叶片开端发病,叶片不脱落(馆陶县燕沃头村孙文江、蠡县北鲍墟村张凤图2人的棉田属于该情况,防治方法同上)。

3。缺铁性“黄叶”。叶脉不黄,幼叶开端时叶脉间组织失绿,以后完全失绿,表现为“缺绿症”或“失绿症”。有时,一开端全部叶片就呈黄白色。多新叶失绿、老叶仍可维持绿色。茎秆短而细弱,泥土中磷、锌、锰、铜含量过低,泥土粘性大、水饱和度高,使用硝态氮肥,均会加重缺铁。

应对办法:可喷施0。2%的硫酸亚铁溶液,延续2次(配制时要先用0。1%—0。2%食醋使水酸化)。留意,配制好的溶液应该呈淡绿色而无积淀,如溶液变成赤褐色或产生大批赤褐色积淀,则表明已经被氧化而无效。提议最好选用当地市场上有售的络合铁、螯合铁等产品。

4。缺钾性“黄叶”。叶脉不黄,叶脉间组织失绿发黄。通常从叶缘到中央、由叶尖到叶基而发生。通常自下部叶片最先发生,下向上发展;特别严重时可表现在中、上部叶片上,叶脉之间失绿而变黄白色,叶脉之间可涌现显然的褐色、红褐色小雀斑(针尖大小),继而浮现褐色、红色、桔红色坏死,并能够发展到全叶。有时叶片皱缩、发脆、焦枯,叶缘向上或向下卷起(馆陶县河寨村宋五钦棉田的表现症状为缺钾、缺铁并发)。

5。“黄叶型”红叶茎枯病。叶脉不黄,叶肉组织褪绿,开端发病时,叶片边缘稍带黄色。自上而下、从外向内发展。发展后可使叶片由黄变成紫红色,叶质增厚、皱缩、发脆(注:该病与泥土的低钾有关,但不同于单一的缺钾症)。

应对办法:及时叶面喷施600倍的35%靓丰素钾+1%的尿素溶液和补施泥土追钾肥,合理化调,合理排灌等。

另外,缺硼(叶脉黄,边缘失绿变黄,可上部幼龄叶片上,叶片向卷曲)、缺锰(叶脉不黄,幼叶呈黄灰色或红灰色,先表现在上部幼龄叶片上)、缺硫(叶脉不黄,叶肉失绿呈黄紫色)、缺锌(叶脉不黄,叶脉间组织失绿变褐色,并可产生坏死的雀斑)、缺氮(叶脉不黄,通常在老叶上发生,严重时在幼叶呈黄绿色,以后变成黄色)等因素,也都能够导致“黄叶”的发生,应留意对症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