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新技术

发布日期:2019-03-22 22:42

无公害柑橘病虫害综合方式技术从本地无公害柑橘栽培种植特点看,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新手段很多,概括起来讲,主要可分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现将其防治方式简述如下:

一、农业防治

在无公害柑橘种植过程中,应全程贯穿科学农业防治的理念。在栽种前,合理选择园地的最佳地点位置,不仅要尽量远离柑橘病虫害易发生树种地域,还要尽量靠近公路等交通便捷区域;同时,要便于后期蓄水、排灌等工作的开展。在选择橘苗时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规律,选择最佳的抗病品种,在初始时就严防患病苗木进入果园。在对苗木施肥时,应提倡以浇肥为主,尽量选择饼肥,少用人工化肥。另外,要根据气候变化情况,适时开展清园及修剪工作,提高果林整体通风性、透光性,并及时减除掉橙林的病枝枯枝。适时对园区土壤予以疏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源。对病虫花果,及时予以清除,保持果木维持较好的生长态势,提高其整体抗病虫害力。

二、物理防治

大力推广柑橘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等的使用,合理利用害虫趋光、趋味和假死等生物特性,可使用电子灭虫频振灯,按每约3.33

h㎡/盏的基本密度,将频振灯悬挂于橙林的3m高处。有条件的果园,也可将频振灯悬挂在水塘等水域的上方,使害虫在电击后可以在水中淹亡,这样获得的诱杀效果将会更佳。对夜蛾或凤蝶等某些害虫,可利用其趋味性的特点,在橙园中投放糖酷、人尿或酒糟等气味较大物体,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杀灭效果。对那些远离公路,缺少电力供应而不便使用电子灭虫器的橘园来说,若要防治果夜蛾等害虫,也可以在树枝上悬挂樟脑丸,其防治效果也是较好的。及时清除夏梢,斩断害虫繁衍生殖食物链,尽量破坏害虫生存繁衍通道。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治柑橘病虫害的手段,其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不威胁人畜安全,是无公害柑橘种植技术中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手段。例如,应大力加强保护捕食性或寄生性昆虫,在橘园周围广泛种植防护林,在园区内大量栽种百喜草、蕾香蓟等需水需肥较少的有益良性草,抑制其他类杂草等的生长,为瓢虫、捕食蛾等有益昆虫提供繁衍栖息场所和食粮,这些害虫天敌的存在,能够有效捕杀蜻类、红蜘蛛等橙园常见有害昆虫的滋生繁殖。利用方头甲灭杀蛟虫,利用有益生物代谢物治理病虫害等手段,都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柑橘病虫害生物防治手段。

四、生态防治

果农应高度重视建立良好的无公害柑橘种植生态环境,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大力加强柑橘园地域生态林建设,优化当地整体生态环境,将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中,在人力、物力、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另外,建立橙林病虫害情况当地定期预报机制,实时掌握当地无公害柑橘栽培中病虫害发生的特点规律,建立相关技术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果农无公害柑橘种植技术水平。采取间种等方式,不断改善橙园生态小环境,提高橙林整体抗病虫害能力。

五、化学防治

在其他防治手段的基础上,如果橘园病虫害情况较为严重,难以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可适当采取化学防治手段,但必须要严格符合无公害柑橘种植栽培相关技术标准,严禁采取高残高毒类化学农药的使用,如克百威、特丁硫磷、除卓醚、杀虫眯、毒杀芬、六六六、氟乙酸按和敌枯双等,都是严禁在无公害橘园内使用的。在使用化学防治手段时,要符合严格的用药指标,不能一有病虫害就喷洒农药,为此,果农必须改变传统栽培观念,不断提高相关栽培种植技术水平。例如,当柑橘发生炭疽病时,只有其残病率超过5%,且其他手段难以降低病害率时,方可适当采用化学防治手段。在用药时应选择最适宜的农药品种;同时,注意好安全使用间隔期、相应浓度及喷洒方式,并要提倡轮换用药法和混合用药法,尽量选择在发病初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手段,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柑橘抗药性的产生,也能在保证控制病虫情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