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寺堡开发区节水灌溉形势及措施

发布日期:2019-03-22 09:52

1概况

红寺堡为宁夏中部干旱带亘古荒漠中崛起的一座新型城市,属宁夏扶贫扬黄灌区,是全国最大的扶贫开发移民区,开发建设于1998年,迄今为止已历时10年,开发面积3.07万hm2,搬迁安置宁夏贫困地区移民19.40万人,行政区域面积1999.12km2,辖2乡2镇42个行镇村。红寺堡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生态环境恶劣,多年平均降雨量277mm,多年平均蒸发量2050mm。由于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当地水资源量少质差,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扬黄水。按照红寺堡扬黄工程设计水量25m3/s,实际只有19.50m3/s(红三干9.41m3/s,红四干1.6m3/s,新庄集6.22m3/s,新圈1.12m3/s,海子塘1.15m3/s),灌溉面积2.71万hm2,1m3/s灌溉0.20万hm2土地,是以高效节水标准设计。20世纪90年代,黄河上中游地区进入枯水期,黄河干流上游来水量低于多年平均值。1998-2007年,逐年分配给红寺堡灌区黄河水指标越来越少,有0.67万hm2地面临缺水。可以说红寺堡的发展起源于水,受益于水,同时受制于水。2008年上半年灌溉农田1.80万hm2,累计调水8196万m3,累计配水7376万m3。比去年同期节水2.02万m3。小麦灌溉6水,玉米已灌2水。

2红寺堡灌区灌溉形势的严峻性

2.1水量指标呈逐年压减态势

红寺堡灌区是宁夏干旱缺水、生态条件脆弱的扬黄灌区之一,灌溉水能耗高,成本大。随着《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的实施,分配给开发区的水量逐年压减,农业灌溉实行指标供水,红寺堡的水资源紧缺而珍贵。现有的大水漫灌的灌水方式,不仅严重浪费了水资源,增加了农民的水费支出,而且引起了土壤的盐渍化。

2.2水利骨干工程设计供水量偏小

红寺堡灌区是按照一个流量(1m3/s)控灌0.20万hm2农田进行规划设计的,导致泵站机组上水量大,渡槽、渠道过水断面偏小,严重影响正常的灌溉。以新庄集二支干为例,新庄集二支干设计流量1.05m3/s,灌溉面积0.23万hm2,为了满足正常的灌溉,实际过水量达1.40m3/s,用水高峰期过水量高达1.60m3/s,但仍不能完全缓解供需水矛盾,群众意见很大。

2.3种植结构单一,用水高峰集中

灌区单种玉米面积过大,导致用水高峰期集中,灌水周期长。

3红寺堡灌区节水措施及建议

红寺堡灌区不仅水资源紧缺,而且现有的大水漫灌也不科学,为了提高节水效率,具体的措施及建议如下:

3.1加强灌溉管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作用

按照“以供定需,以水定植,指标供水”的方法,水务局编制用水计划,核定、分解用水指标到乡镇、支口、田块。落实“一价制”和“一票到户”措施。建立“水量公开,水价公开,水费公开”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37个农民用水协会定量配水,水资源配置日趋优化,2007年灌溉面积2.47万hm2,每667m2灌水366.50m3,全年累计灌水量1.58亿m3,每667m2节水33.50m3,共节水1239.50万m3。

3.2实施毛渠砌护项目,达到节水增效和防风治沙双赢效果

目前已完成毛渠砌护面积0.13多万公顷,节水200万m3,近0.20万hm2风积沙带撂荒地被治理成良田。据调查,毛渠砌护工程在实施灌水中达到了省水、省工、省地、省钱的“四省”效果。每667m2灌水时间缩短15min,节水113m3,节省水费13元。

3.3实施骨干工程,改善灌溉条件

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建排洪沟4.85km,排水支沟3.85km,排水干渠1.72km,排水农沟17.54km;新修渠道30.65km,维修渠道5.34km,配套建筑物1394座,建设小畦田0.10万hm2。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的灌溉生产条件,提高了水利用率,提高了作物单产,群众水费开支随之减小,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奠定了基础。

3.4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缓解灌溉压力

通过广泛宣传动员,进一步压减小麦、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大面积推广种植酿酒葡萄、马铃薯、甘草、高酸苹果、枸杞和西甜瓜等节水高效农作物,走可持续发展的节水之路。并充分发挥抗旱服务队的作用,为地势较高的农田及林带进行抗旱浇灌,发展浇灌面积0.08万hm2,有效缓解了灌溉压力,降低了灌溉用水量。

3.5加大设施农业节水供水工程建设力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全面完成日光温室240hm2的建设任务;完成城北、玉池、灰家窑、水套、何庄子和杨柳6处供水工程,建设总蓄水量达78万m3的蓄水池6个。完成灰家窑0.08万hm2节水补灌工程,新增灌溉面积0.40万hm2。在工程实施中,坚持工程节水、管理节水、技术节水并重,稳步推进开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

3.6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在开发区上下开展了以“节水增效促增收”为目标,以“建设高标准小畦田、打造高质量水利工程、发展高水平现代农业”为重点,以“沟渠林田路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做到了三个结合:即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暨绿化美化工作相结合,同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林果产业相结合,同安排、同部署,全面推进。

二是加大了四个力度:即从开发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大了解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灌水难、排水难、吃水难和行路难“四难”问题的工作力度,着力解决民生、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实现了五个突破:即,在规模、速度、投入、质量和效益五个方面均实现了新的突破。

白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