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发布日期:2019-03-20 18:09

小麦是我县主要农作物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高耗水的作物,水资源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县小麦生产,尤其是部分旱薄地,遇干旱就会减产或绝收。因此,为了达到低成本,高产出的目的,必须在小麦生产上实施节水、省肥措施已势在必行。现将适合我县冬小麦节水稳产技术讲解如下:

一、选用节水抗旱型品种

在品种上应选择耐旱、抗旱性强、成熟期早、穗容量大、籽粒发育快、灌浆强度大、结实时间较短品种。近几年推广的品种主要有石家庄8号,石4185、石麦15、石麦18等。选用以上品种正常年份春季浇2水,可稳产400公斤以上产量,较其它品种可少浇1-2水,适宜在中水肥地力大面积推广。

二、平衡施肥,培肥地力

实践证明,培肥地力,平衡施肥是小麦节水的重要配套措施,尤其是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进而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进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平衡施肥重点应抓好氮磷配合,适量施钾。全生育期施肥氮磷比为1:0.6较为合理。一般地力条件下,底化肥应施纯氮7—8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5-6公斤(氯化钾或硫酸钾10公斤/亩)。

三、适时晚播,增加播量

目前我县小麦的播种期一般在10月8日-10月20日之间,10月10日以后播种的约占70%左右,为保证足够的穗数,适播期内每亩播种量10—12.5公斤,10月15日以后播种,每晚播一天,增加1.5-2斤播种量,最多增加到每亩20公斤播量。播种方式采取15厘米左右等行距全密播种,播深3—5厘米。试验结果表明,在播前浇足底墒水的条件下,正常年份不需浇冻水。

四、精细整地

在玉米收获后马上粉碎2遍秸秆,粉碎长度5—10厘米。秸秆粉碎铺匀后,在即将播种前先施用底肥,然后整地。已经连续旋耕3年以上的,应深耕20厘米。最近3年内深耕过的,可以旋耕2—3遍,使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确保旋耕质量。深耕或旋耕后要及时耙耱或镇压,避免跑墒。要掌握好耙耱和镇压的时机,避免形成坷拉,做到上虚下实,土地细平。

五、改进播种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对适合我县种植的多穗型品种,采用15厘米等行距的“缩行匀株”种植形式。该种行距可以在不增加播种量和基本苗的前提下增加播种行数,提高田间均匀度,减少无效水分蒸发,充分利用光热水肥资源。播种的深度要掌握在3—5厘米,早拨宜深一些,晚播宜浅一些;沙壤土宜深一些,黏重土壤宜浅一些。

六、播后镇压

播种后镇压可以增强土壤与种子的密接程度,使种子容易吸收土壤水分,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在秸秆还田量大或粉碎质量差,或坷垃较多,或墒情不足等情况下,播种后镇压都能明显改善上述不足,提高小麦抗旱能力,有利于争取播后管理的主动。播种后镇压的时机很重要:晴天、中午播种、墒情稍差的,要马上镇压;早晨、傍晚或阴天播种,墒情好的可稍后镇压。墒情特别充足的,可在出苗前甚至出苗后镇压。

七、浇好春季关键水

在能保证足够的穗数的情况下,尽可能将第一水推迟到拔节期,高产麦田应保证拔节、孕穗、灌浆3次关键水,全生育期可减少1-2水,能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限水条件下保证浇好拔节、开花两水可获得最佳浇水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