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1+X”

发布日期:2019-03-20 01:14

把“管灌”这一广大农村使用最为普遍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其它节水灌溉技术相结合,比作“1+x”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就是利用“管灌”输水速度快、能耗低、水利用率高(95%以上)等长处,避其“管灌”田面灌水利用率较低的短处,改用其它田面节水灌溉技术。在不增加投资入或投入较少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1.“管灌”+“膜上灌”

“管灌”与“膜上灌”的结合,就是在农田灌溉的全过程中,输配水使用低压管道,田面灌水采用“膜上灌”。膜上灌是将作物地膜覆盖栽培的部分覆盖改为沟畦全覆盖,把膜侧沟灌改为膜上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2种技术的结合点就是对管灌给水栓连接较短的软管,将水引入覆膜的沟内。利用地膜覆盖的放苗孔,使水进入作物的主根区,灌溉水沿主根下渗,向四周土壤扩展,形成以主根为对称轴的椭圆形土壤富水球体,只湿润作物根区附近土壤,属局部灌溉。膜上灌解决了田面大水漫灌灌水不均匀、容易形成深层渗漏等水浪费问题,“管灌”与“膜上灌”的结合,灌溉水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90%以上。

2.“管灌”+“自压喷灌”

对现有管道灌溉工程,如果还有一定的潜力水量没有得到发挥,同时附近还有较低的受灌面积,并能够通过自然地形高差形成的水压力,来满足喷灌喷水所需的压力时,可以利用低压管道输水发展自压喷灌。自压喷灌不需要加压的动力设备,因此无需耗能和节省动力设备投资。自压喷灌是丘陵地区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之一。“管灌”与“自压喷灌”结合,就是从水源到受灌区之间的输水利用低压管道,农田灌溉使用喷灌,既节水又节能,值得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应用。

3.“管灌”+“小畦灌溉”

管道灌溉的田面基本上还是使用长畦大水漫灌,亩次灌水都在80~100m3,不仅灌水定额大,而且灌水不均匀,在畦口形成深层渗漏,在田面水量蒸发严重。如果把大畦划成畦长30~50m,畦宽2~3m的小畦,灌溉水流程短,灌水均匀度高,不产生深层渗漏,可以降低灌水定额。资料表明,当畦长30~50m,畦宽2~3m时,灌水定额一般在40~50m3/亩左右。比长畦漫灌节水50%以上。水进入田面之前利用低压管道输水,将灌溉水送入畦口,发挥两种节水灌溉技术各自的优点,可以大大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同时小畦灌溉由于田块面积较小,农田土地可以做到小平大不平,只要保证小畦块内平整就行,就可以减少大面积平整土地的投入。

4.“管灌”+“微灌带”

这里所说的“微灌带”是指滴灌带和微喷带。滴灌带和微喷带都可以起到滴灌、微喷的作用,而且价格非常便宜,能够使这一“昂贵技术”变成“经济适用技术”进入大田灌溉。管灌与微水灌溉技术相结合,就是在管灌出水口连接与种植作物行相垂直的耐老化塑料支管,支管垂直与若干条铺设在作物行的微灌带相连。利用低压管道出水口提供的压力,来满足微灌带喷水或滴水所需要的能量。“管灌”与“微灌带”的结合,水的利用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一般比管灌输水田面大水漫灌节水80%。

5.“管灌”+“间歇灌”

间歇灌是把传统的一次性放水改为周期性、间断地向沟(畦)供水。间歇灌的方法是,当水流入沟(畦)一定距离时停止供水,第二次供水推进长度为第一次供水的湿润长度加上新推进的一段长度,尔后再停止供水,等到田间水层再次消退后再供水。不断重复这种循环,直到灌完全部沟畦为止。间歇灌与传统的连续灌相比,比连续沟灌节水38%;比连续畦灌节水26%。管道输水灌溉如果与间歇灌相结合,只需在管灌给水栓上加专用间歇阀,用多个给水栓进行分区间歇轮灌,就可以使管道输水灌溉的连续灌变成间歇灌,能够有效的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