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19-03-19 14:52

晚疫病菌属真菌藻状菌的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菌丝无色,有分枝,常成束自叶片的气孔中伸出。分枝顶端着生孢子囊,其脱落后,孢子囊梗继续伸长,顶端再生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卵圆形,顶端有乳头状突起。孢子囊吸水后,可形成生有2根鞭毛的肾形游动孢子。该孢子在水中游动片刻后失掉鞭毛产生芽管,侵染马铃薯。在温度不适宜时,孢子囊可直接萌发产生牙管。

症状

晚疫病是马铃薯的重要病害。它蔓延快,受害茎叶很快枯死腐烂,产量损失巨大。该病发生于马铃薯开花以后,故称晚疫病。危害马铃薯叶片、茎和块茎。叶上病斑开始多发生于叶尖或叶缘,潮湿时迅速扩大,呈水浸状不规则暗绿色病斑。病叶边缘向上卷曲、干枯,叶背面病斑边缘可看到由病原菌形成的霜霉层。严重时,叶片很快腐烂焦黑,发生特殊的腐败气味;晴燥天气,病斑干枯呈褐色,病薯切开后可看到由表面向内扩展1cm左右的一层棕褐色干组织。叶背无白霉,茎部受害,初呈稍凹陷的褐色条斑,并形成坏死区。

防治措施

在多雨产生的条件下,田间检查,发现中心病株时立即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2250~3000g/公顷,对水1500~1875kg/公顷,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