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3种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发布日期:2019-03-18 14:17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如何获得高产稳产的水稻,灌溉是关键。下面简单介绍3种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

(1)薄露节水灌溉技术

所谓薄露灌溉就是给稻田灌溉一层薄水层,适时落干露田的节水灌溉技术。通常薄水层都在20毫米以下,每次灌溉后要进行自然落干露田,露田程度和灌溉频率需要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不同用水需求来灵活掌控。若遇到连续降雨天气,当稻田积水层大于5天时,就应该及时进行排水工作,直至落干露田。防止积水时间过长,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该种节水灌溉技术摒弃了稻田长期受淹的形式,有效地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为水稻根系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根系发达,更好的吸收利用水分和养料,促进植株生长发育,为收获产量高、品质好的水稻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灌溉方式还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提高水的利用率,从而节省灌溉用水。

(2)“浅湿”节水灌溉技术

“浅湿”节水灌溉技术是指根据水稻的需水要求,将浅水灌溉、湿润灌溉以及间歇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技术。除了在水稻返青期要保持薄水层以及分蘖后期苗足烤田,灌浆后期进行干湿交替外,其他阶段都进行“浅湿间歇”。有研究表明,该种灌溉技术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可以节省35%-45%的灌溉用水,提高10%-20%的水稻产量。

(3)“薄、浅、湿、晒”节水灌溉技术

“薄、浅、湿、晒”节水灌溉技术就是为了获得产量高、品质好的水稻,在其生长发育期间对其进行适时适量灌溉的技术。该种技术可以给水稻营造一个水、肥、气、热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以便达到水稻高产稳产的目的。这种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是在满足水稻生长用水所需的前提下,降低水分的下渗率,以便起到节水增产的作用。也就是插秧时依照水稻秧苗的用水需求,对其进行灌溉一层薄水。待返青期改用浅水灌溉,分蘖前期只需保持土壤湿润,分蘖后期需要进行晒田,到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乳熟保持湿润,黄熟湿润、落干。尤其是分蘖后期的晒田,既可以有效的节水灌溉用水,还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有实验证明,利用“薄、浅、湿、晒”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进行灌溉比常规的灌溉方式节约灌溉用水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