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

发布日期:2019-03-05 12:38

大豆是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其种子也称为大豆,有粒选大豆和菜用大豆之分。由于它的营养价值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

1、大豆病毒病

(1)类型:

轻花叶型:用肉眼能观察到叶片上有轻微淡黄色斑驳,此症状在后期感病植株或抗病品种上常见。

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的斑驳,叶肉呈突起状,严重皱缩,暗绿色,叶缘向后卷曲,叶脉坏死,感病或发病早的植株矮化。

皱缩花叶型:叶脉庖状突起,叶片歪扭、皱缩、植株矮化,结荚少。

黄斑型:皱缩花叶和轻花叶混合发生。

芽枯型:病株顶芽萎缩卷曲,发脆易断,呈黑褐色枯死,植株矮化,开花期花芽萎缩不结荚,或豆荚畸形,其上产生不规则或圆形褐色的斑块。

褐斑粒:是花叶病在种子上的表现,病种子上常产生斑驳,斑纹为云纹状或放射状,病株种子受气候或品种的影响,有的无斑驳或很少有斑驳。

(2)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用不带毒种子,建立无病留种田,提倡在无病田留种,播种前要严格筛选种子,清除褐斑粒;彻底拔除病株,在大豆生长期间要彻底拔除病株;种子田应与大豆生产田及其他作物田隔离l00m以上,防止病毒传播;避免晚播,大豆易感病期要避开蚜虫高峰期;采用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可减轻蚜虫危害从而减轻发病。

2、大豆灰斑病

(1)症状:主要侵染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子叶上病斑半圆形、稍凹陷,深褐色。多雨年份生长点受侵染,使幼苗枯死。天气干旱,仅在叶片上发病,初为褪绿色小圆斑,后逐渐扩展为圆形,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病斑。有时病斑也可扩展至椭圆形。潮湿时在叶片背面病斑的中央密生灰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严重时,病斑合并使叶片干枯死亡,提早脱落。茎部病斑为椭圆形或纺锤形,初呈深褐色,以后变成浅灰色。荚上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颜色与叶部病斑相似,因豆荚表面多毛,肉眼不易见到霉层。种子上病斑明显,多为蛙眼状灰褐色圆斑,边缘深褐色。

(2)防治措施:选用抗(耐)病品种,对控制大豆灰斑病发生效果显著;要合理轮作,避免重茬;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杂草,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和翻耕,减少越冬菌量。

药剂防治在发病始期或结荚盛期喷药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也可选用75%百菌清、或70%甲基硫菌灵等药剂。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两次。

3、大豆蚜虫

蚜虫可传播病毒病。成虫和若虫集中在顶叶、嫩叶、嫩茎上,造成枯黄斑,叶片卷缩、结荚数减少。

可用啶虫脒、菊酯类、敌敌畏喷雾。

4.大豆红蜘蛛

发生初期叶片正面黄白色斑点;3-5天后斑点扩大加密,叶片出现红褐色斑;局部卷缩,枯焦变黄或红褐色,落叶甚至光秆。

可用阿维菌素?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哒螨灵、四螨嗪喷雾。

5.大豆食心虫

初孵幼虫淡黄色,入荚蜕皮后变为乳白色;在叶背食叶肉或将叶片咬成缺刻和孔洞。

可用毒死蜱、菊酯类喷雾,或敌敌畏熏杀成虫。

6.地下害虫

大豆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咬食幼苗茎基部或根,造成死苗、缺苗、断垄、减产。

可用毒死蜱、菊酯类(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虫地乐,土隆加水浇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