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早春温度不正常,大葱幼苗生长初期营养供需失衡造成的,属于正常现象。葱植株生长初期,地温低,浇水过大或过于频繁,土壤湿度处于湿润状态,造成根系部分受漬,依靠根系吸收养分和叶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分,容易出现葱苗体内营养供需失衡,地上部就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
采取措施:通过选用良种,加强栽培管理,可以预防这种情况发生。苗期返青水不宜过早,应在日平均气温13℃以上时进行,以免地温降低导致葱叶发黄。随返青水可追肥1次,促进幼苗生长。然后注意蹲苗,促进根系生长。蹲苗10-15天后,幼苗进入旺盛生长期,生长速度显著加快,应逐渐增加灌水次数,结合灌水追肥1~2次,每次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左右;每10~15天喷施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天然芸薹素,促进光合作用进行,改善营养生产状况,提高抗病能力,减少黄叶现象。当葱苗有6-8片叶时应停止浇水,锻炼幼苗准备定植。
二是连年重茬育苗,病害发生逐年加重,加上土壤湿度过大,更加剧了病害的危害,引起叶片发黄等现象。病害种类很多,有细菌性、真菌性,土传病,发病后用药防治效果也不是很好。常见的有灰霉病、霜霉病、叶枯病、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发生尤重。
采取措施:最好能采取轮作换茬的方法。在生产基地,换茬不太方便,一是改种其它低矮蔬菜;二是采取抗重茬剂或生物性肥料改良土壤;三是采取药剂防治,叶枯病可以使用扑海因、福星、世高等药物,霜霉病可以使用安克·锰锌、普力克、克露等药物。每隔7~10天一次,连喷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