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田的的科学管理技术

发布日期:2019-03-02 14:06

花生,一年生草本,健脾养胃,润肺化痰。主脾虚不运,反胃不舒,乳妇奶少,脚气,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症。

科学管理措施

1、查苗扩膜。对先盖后种的地块,如遇大风要及时检查,盖好被风揭开的地膜,用湿土严封破口处。

2、打孔放苗。先播种后覆盖的地块,当花生苗长出2―3片叶时要及时放苗。在微膜上开个小口,让其充分通风透光。让幼苗在膜里生长7―10天时间,防止低温、大风天气冻伤幼苗。

3、清棵蹲苗。当花生出苗后,立即把周围的土扒开,使第一对侧枝的两片叶子外露,清棵比对照一般亩增产30%以上。

4、叶面喷肥。如果幼苗缺肥时,每亩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40公斤加1公斤尿素:或2%的过磷酸钙40公斤溶液喷施叶面,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5、调节生长。在高水肥地块,花生营养生长过盛,容易徒长,可采用叶面喷施植物调节济B9或缩节安,喷施浓度为0.05%一0.1%为宜,每亩喷40公斤即可。缩节安每亩用2―3克兑水40公斤喷施,起控制花生的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其多结果,结饱果。

6、浇水追肥:在花生的花针期,如天不下雨,土壤耕层50厘米含水量低于10%时,应结合亩追尿素7―10公斤进行浇水,浇水时以顺畦沟缓慢浸润,浇匀,浇透,避免大水漫灌。

7、及时收获。中早熟品种在9月中下旬收获,晚熟品种在10月初及时收获,如果收获过迟,花生会脱落在土壤里减少收入。收获后将荚果晾晒5―7天,待水分降到10%以下时即可收藏,花生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间残膜。

病虫害防治技术

1、花生生长后期,常见病害为叶班病,防治措施秋季深耕,避免连作,选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1:2:150―200倍的波尔多液,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2―4次,每次用药液50―60公斤。

2、地上害虫主要是蚜虫,红蜘蛛危害,可用避蚜雾防治。

3、线虫危害花生根系后植株矮小,茎叶变黄,底部叶边焦灼,开花迟结荚小,防治办法(1)、实行2―3年轮作,轮作年限越长,效果越奸。(2)、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在播种前用辛硫磷颗粒处理土壤,或用辛硫磷乳剂拌种。

4、严格禁止使用未经国家及省级有关部门检验的“三无农药”,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3911、氧化乐果,水胺硫磷,内吸磷等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