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改水”需防水稻颖壳畸形

发布日期:2019-02-24 22:33

最近一段时间,我省宿迁和安徽沿淮等地有数十位读者来电话反映水稻抽穗后发现其颖壳畸形、不扬花结实等现象。宿迁市宿城区井头乡赵天平反映,当地部分田块种植的Ⅱ优084水稻,在抽穗后发现有很多稻穗颖壳开裂不闭合,严重的一个穗子上有50%~60%的颖壳都是裂开的,部分籽粒畸形。这种情况在去年也曾发生过,但发生面积不是很大,发生程度也不是太重,今年发生得特别严重。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陆坤反映,当地有10亩杂交稻田间部分稻穗上的颖壳张开不闭合。这块田往年一直种旱作物,从去年开始改种水稻,去年水稻抽穗的时候也曾出现过这种情况。沭阳县刘集镇刘磊反映,当地一农户种了3亩地Ⅱ优084,水稻抽穗后发现有很多稻粒颖壳张开,田间株发生率达到60%。当地还有不少田块都出现了类似情况,但相对较轻,其中多年种植水稻的田块发生较轻,而近年来“旱改水”的田块发生较重。泗阳县卢集镇葛兰善反映,当地有30多亩地两优培九水稻抽穗后发现有很多穗子颖壳畸形、发白。这些田为“旱改水”田,改种水稻3年,往年这种现象也有发生,但发生较轻,没有今年这么严重。泗洪县曹庙乡蔡维新等读者也来电话反映了类似情况。有一些细心的读者还反映,他们在发生这种情况的田块,剥查部分还没有抽穗的水稻,可以看到水稻颖壳在抽穗前就已经是畸形的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明年这种现象是否还会发生?如何预防这种现象发生?这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随后,农技001工作室收到了赵天平、蔡维新寄送来的受害水稻穗子。经检查,两人送来的稻穗受害症状基本一致,稻穗上颖壳开裂不闭合的籽粒很多,其中有一些籽粒颖壳尖端向内弯曲呈钳嘴状,有的籽粒有两重颖壳,内层颖壳较小且发育不全。颖壳开裂的籽粒一般不结实,即使结实米粒也很小。穗子下部退化颖花较多。

多种原因可以排除

据有关文献报道,水稻在穗分化发育期遇不良环境条件如异常高温、异常低温、雨涝等,或者受到一些药物的刺激,会出现颖壳畸形、结实不良等现象。

水稻孕穗期特别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是水稻一生中对外界环境抵抗能力最弱的时期,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极为敏感。此时受淹,会出现烂穗、畸形穗等现象。未死亡的幼穗颖花和枝梗退化严重,抽穗后白稃多,甚至会出现畸形穗(没有小穗,只有穗轴)。有时稻株地上部茎节会发生高节位分蘖。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初期,如果日平均气温低于20℃或日最低气温小于17℃,水稻生理活动遇到障碍,可造成谷粒畸形和形成空壳。低温强度增大,持续天数增加,危害明显加重。稻田不当施用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2甲4氯钠等激素型除草剂,特别是在水稻拔节后施用、过量用药,也会引起颖壳畸形。

另有报道称,有一种水稻颖壳畸形是由基因突变形成的。这种突变体内外稃畸形,退化;雄蕊雌蕊化,雌蕊败育;浆片同源转化为类内外稃结构。突变体的小穗分枝稀疏,每级枝梗上颖花数目较少;小穗顶端的颖花经常不能成熟,表现为颖花始终泛白,不能转绿。突变体的发育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这则报道所称的突变体,在生产上不容易发生,上述读者反映的水稻颖壳畸形现象不可能是田间水稻发生了基因突变,因为自然界中基因突变的发生概率是极低的。但这则报道说明,在水稻颖花分化期,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条件,其颖壳等器官的分化和发育会发生变化,出现颖壳畸形、重颖等现象是有可能的。

上述大量读者反映的水稻颖壳畸形等现象究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记者注意到,出现这一现象的稻田主要集中在我省宿迁和安徽沿淮地区。从今年的情况看,这一地区水稻孕穗期并没有出现异常高温和低温。经向各位读者了解情况,上述稻田没有受淹史和不当施用多效唑、2甲4氯钠等药剂的情况。因此,基本可以排除这些原因造成水稻颖壳畸形的可能。

砷中毒可能性大

问题的焦点自然集中到“旱改水”上。据读者反映,出现上述颖壳开裂现象的稻田,一般都有“旱改水”史,而且一般都是近几年才“旱改水”的。

记者曾在2006年8月就我省盱眙和安徽来安等地部分田块水稻出现颖壳畸形、开裂等现象查了有关文献,作了分析,并发表了《水稻颖壳像鸟嘴:砷在作祟》一文。该文主要引用了安徽省来安县水口镇农技站程增芝等人撰写的《水稻的颖壳为何像鸟嘴》一文的内容,并认为该文对一些地方出现的水稻颖壳畸形、开裂现象的解释较为合理。

《水稻的颖壳为何像鸟嘴》一文的主要内容为:2004年8月16日前后,安徽省来安县水口镇农技站有关技术人员在开展科技咨询活动时遇到一个特殊的问题,即水稻开花后出现重颖(双颖),颖壳畸形,关闭不拢,而且弯曲得像鸟嘴,颖壳之内很少结实,即使有,也只有很短的青粒米,不成熟。有一个农户种了七八亩杂交水稻,只有1亩黄瓜茬水稻发生颖壳畸形现象,重颖不结实的约占66%,田中间重于田边,分布似有规律。该田既不受旱,又未施用除草剂,开花结实期无高温热害发生。其他不是黄瓜茬的田块,水稻品种相同,但结实正常(排除了种子质量问题)。

经调查发现,2004年该县有多个乡镇均有水稻颖壳畸形现象发生,多发生在“旱改水”田块,前茬作物主要是蔬菜,如大白菜、豆、韭菜、黄瓜,也有油菜和早毛豆等,在多个杂交水稻品种上均有发生。

后经当地土肥站专家鉴定,造成水稻颖壳畸形、重颖、不结实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旱作的田块改种水稻之后,土壤中的砷活性增强,特别是长期种植高产蔬菜,造成硫元素相对不足,硫、砷比例失调,引起水稻砷中毒。以前种植黄瓜、豇豆、韭菜的田,硫元素消耗多,砷元素富集,改种水稻后更易发生中毒现象。大田四周有沟系,硫元素多而砷元素相对少,水稻中毒较轻。

文章中提出了以下预防措施:(1)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有毒物质的活性,提高水稻解毒能力。(2)增施含硫元素的肥料。在“旱改水”田块,施基肥时注意减少氮、磷肥的使用量,钾肥宜选用硫酸钾。(3)调整水浆管理方法。“旱改水”田块地势往往较高,前期易缺水受旱,应提早(幼穗分化期之前)建立水层,降土壤中砷化物的浓度,使之提前释放,避免突然在孕穗期建立水层,因为此时水稻对砷化物极其敏感,易中毒不结实。(4)改变耕作制度。旱地种稻易受旱灾威胁,而且容易造成缺锌和锰中毒、硼中毒、砷中毒。常年发生砷中毒的田块宜改种蔬菜、玉米、甘薯等秋熟作物,不种水稻,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