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黄曲霉毒素的预防措施

发布日期:2019-02-21 21:14

眼下,正是花生种植的准备时期,城厢区常年花生种植面积达2.12万亩。区农业局及时发放花生黄曲霉毒素的预防措施,让广大农民科学种植、贮藏,吃上放心食品。

花生在田间管理、收获、晾晒、储藏、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常遭受黄曲霉菌的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原因有:一在收获前大田生长期,由于干旱、虫害、病害、机械损伤等因素感染了黄曲霉菌;二收获后没有及时晒干以及在贮存过程中花生含水量过高造成感染黄曲霉菌。黄曲霉毒素产生的理想环境条件是温度24℃~30℃,环境湿度80%及适宜的氧气。

预防措施主要是控制黄曲霉菌感染的条件。一、选用抗性品种: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程度与栽培品种的抗性有关,即花生对黄曲霉具有品种抗性,因此要选用对黄曲霉抗性强的品种。可选用莆花1号等新品种。如缺乏抗性强的品种,可选择抗虫或抗旱的花生品种。二、合理选择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土层深厚、地力中等以上的砂壤土或轻砂壤土,在花生生长区域内没有工业企业及生活垃圾、废水的直接污染,水域上游、上风口对花生生长环境没有污染威胁。三、实施土壤处理: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和虫卵,因此要用石灰、硫酸铜、五氯硝基苯等杀菌剂和辛硫磷颗粒剂等杀虫剂对土壤进行处理,消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减少田间病虫基数和减轻生产过程中花生病虫害发生率。四、防治地下害虫:首先,实施间混套种,与粮谷作物、薯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其次,结合耕翻、起垄、中耕、收获,人工捡拾地下害虫;第三,在花生生长后期,采取以防治蛴螬和线虫为主的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措施,将花生田地下害虫数量减少到最低水平。五、进行科学管理:首先,要及早中耕,花生下针后应避免中耕除草,防止人为损伤花生荚果;其次,合理排灌,花生进入结荚期后(收获前30~50天),避免在土壤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排涝或灌水,防止荚果因温差加大破裂,给黄曲霉污染以可乘之机;第三,防止生育后期干旱,收获前3~5周遇旱适当灌水,以防在干旱高温条件下,土壤失水变硬,花生荚果出现裂口,植物抗毒素合成能力下降,导致黄曲霉的侵染和毒素污染。六、适时收获、安全脱果:在适宜成熟期的前后1周内收获为好,切勿过熟收获,防止黄曲霉污染加重。收获或脱果时要防止荚果受损或破裂,杜绝荚果剧烈摔打、挤压等,加重黄曲霉污染的程度。同时避免在阴雨天收获,土壤湿度过大要等到地干后1周内刨起花生。收后的花生不能在田间放置时间过长,防止雨淋,并做到荚果与土壤互不接触。七、迅速干燥、安全贮藏:花生收刨后2~3天摘下荚果,然后迅速摊开晒干,严禁堆放,1周后要将鲜荚果含水量降至8%~9%的安全水分,之后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储藏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