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播种后遇到的常见问题

发布日期:2019-02-18 00:52

一、播后出苗差

1、肥料烧种

种肥同播技术的普及,玉米播种的同时施入种肥的方式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播种机调整不当致使种肥距离太近,播后遇雨很容易发生种子萌发阶段吸收肥料溶解后的高浓度土壤溶液,玉米丧失发芽能力。轻则出苗稀少、根系发锈生长缓慢,重则不出苗。所以,播种时种肥距离控制在8-10厘米为宜。

种肥间距8-10cm种肥间距太近

2、烂种粉籽

土壤中的湿度过大,氧气供应不足,种子在发芽过程中会烂种,俗称粉籽。一般情况下,播后浇水过大、遇雨或低洼、有积水地块与黏重土壤情况比较严重,沙质土壤、地势高或者排水通畅的地块,相对较轻。

3、种子落干

夏玉米播种后墒情预判错误而不进行浇水,会导致水分不足无法全部发芽而落干缺苗,尤其是粘土地块盖土不严,落干严重;部分大户浇水进度偏慢,导致玉米播种后发芽过程中吸水完成,后续土壤失墒严重,造成发芽后的“吊死”现象。

4、过度镇压

玉米播种期间正值夏收夏播,小麦收获运输及玉米播种机械行走都会对土壤造成反复碾压,导致土壤紧实度过大,影响根系下扎和玉米芽顶土,形成小弱苗,需要引起重视。

二、异常苗现象

1、根芽异常苗

正常情况下玉米的发芽过程是首先胚根突破皮层伸长下扎,随后胚芽向上生长,第一片真叶出土展开即进入苗期。

但是有些情况下会出现种子播后只长根不出芽或只长芽不出根的异常现象,多见于播种过深或土壤过湿的田块。播种机械损伤胚芽、使用陈种子、种衣剂使用不当等也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

2、深播苗

玉米播种最佳深度为4-5厘米,过深或过浅均不利于玉米的出苗或生长,深播超过5厘米,出苗过程养分消耗大、苗弱;浅播不足3厘米,土壤极易落干,造成玉米在出苗期间吊死,出苗不齐,出苗后植株抗倒性差。

3、拧芯苗

玉米心叶卷曲现象常有发生,在玉米的出苗至拔节期间和抽雄期间较为常见。大多农户不知其中原因,误认为是病害,其实真实原因主要是除草剂药害和蓟马等虫害所致。苗期喷施酰胺类苗前封闭除草剂时,根据墒情合理控制用药量;苗期及时关注田间蓟马的发生情况,提前喷药防治,药剂一般选择烯啶虫胺加吡蚜酮或乙基多杀菌素。

酰胺类除草剂药害

蓟马危害

4、枯心苗

玉米枯心苗主要是茎基部生长点受害所致,最常见的是地老虎、蝼蛄、二点委夜蛾危害,这类害虫昼伏夜出,经常在苗期对玉米的茎基部进行啃食打洞,使玉米出现枯心苗现象。可以进行播前灭茬或撒施毒饵法进行防控,一般使用敌百虫、毒死蜱拌炒香的麸皮效果较好。

蝼蛄危害

地老虎危害

5、红叶苗

玉米红叶苗一般是根系对磷吸收受限造成的植株缺磷症状。其一方面可能是土壤中磷素缺乏,土壤对植株的磷元素供应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是根系遭遇低温、高湿、土壤过度紧实及虫害胁迫或伤害,根系发育不良、根系活力下降,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幼苗代谢缓慢,因此,即使土壤含磷量较高,也会发生玉米红苗现象。出现红苗时,通过中耕破板结、喷施叶面肥或促根剂,可逐渐缓解。

6、黄弱苗

玉米黄弱苗也是比较常见的不正常苗,不恰当的田间管理技术和严重的病虫害危害均会造成玉米叶片的发黄。主要原因如下:

(1)播种太深。播种太浅不易出苗,但播种太深的话,胚乳营养在顶土过程中的过渡消耗,容易造成苗期的营养不良,出现苗弱、苗黄的情况。

(2)播种过密。玉米播种过密会导致幼苗生长过于拥挤,互相之间争夺养分、水分,出现养分不足的情况,严重时出现黄苗、弱苗。

(3)病虫害。玉米出现苗枯病、棉铃虫、金针虫、蚜虫、粘虫、蓟马、地老虎、耕葵粉蚧等病虫害会导致玉米叶片发黄,其中耕葵粉蚧以若虫和雌成虫集中在玉米幼苗近地表茎基部、根部和叶鞘内,吸收汁液,致使受害玉米叶鞘首先发黄干枯。

(4)缺素。玉米遭受渍涝胁迫,根系受伤后,营养元素的吸收受限而出现缺素症状,造成黄叶现象。其中玉米缺锌时极易产生白化苗,表现为叶面黄化。

苗期渍害叶片黄化

玉米脱肥下部叶片枯黄

(5)药害。玉米的3~5叶期是化学除草的关键时期,生产中常因天气原因耽误化除实施,造成化学除草与苗期虫害的防治间隔期不够,甚至除草剂与杀虫剂混用混喷。杀虫剂中含有的增效剂,增加了植株对药剂(含除草剂)的吸收,造成了药害的发生;错过3~5叶期的最佳喷药时期,玉米的耐药性减弱,田间杂草抗药性增强,此时种植户常通过增加用药量提高除草效果,如果不注意定向喷施,就会造成药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