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早疫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19-02-15 01:53

马铃薯早疫病为真菌性病害,又称夏疫病、轮纹病,俗称黄梢、黑疯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病原为茄链格孢。各地均有分布,发生普遍,明显影响生产。该病近年呈上升趋势,其危害有的不亚于晚疫病。寄主作物:马铃薯、番茄、茄子、甜菜以及芥属作物。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块茎。

1、叶片病初叶上现褐黑色的小斑点,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同心轮纹,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的界限,多为卵圆形或多角形,病斑为干枯斑点,不呈现水浸状,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整个叶片枯死。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黑色绒毛状霉层。植株下部的叶片先发病,再向上部蔓延。

2、叶柄和茎秆受害,多发生于分枝处,病斑长圆形,黑褐色,有轮纹。

3、块茎很少发病,一旦受侵后,薯皮上出现略下凹,边缘清楚的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下的薯肉呈现褐色、干腐。潮湿时,病斑上均可生黑色霉层。

侵染循环

病原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或带病薯块上越冬。第2年种薯发芽病原即开始侵染,病苗出土后,其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多次再侵染使病害蔓延扩大。病原发育温限1~45℃,26~28℃最适。

发生特点

病原易侵染老叶片,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或土壤缺肥、植株生势差,或偏施氮肥和磷肥,瘠薄地块及肥力不足该病易发生和流行。增施钾肥可减轻发病。高温多湿,阴雨多雾,植株生长衰弱,有利于早疫病的蔓延和侵染,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早熟耐病品种。适当提早收获。选择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推行配方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加强肥水管理。配方施肥,应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合理用水,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植株稳生稳长,增强抗病性。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3%农抗120水剂100~150倍液,或40%克菌丹400~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微粒粉剂500倍液,或1:1:200倍式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