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云耳实用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9-02-12 02:04

(一)培养料配方:桑枝杆粉80%-90%,辅料(米糠等)10%-20%

(二)原料预处理:取无霉变的桑枝用大功率切屑粉碎机粉碎,过孔径为5-6毫米筛网粉碎即可。

(三)配制培养料:桑枝粉先按料水比1:1.5-1.8湿润,并加2%石灰水;辅料按料水比1:0.6润料(现配现用)。搅拌要充分,使料混合均匀,干湿一致,含水量达到60%~65%,PH值8-9。

(四)装袋:用17厘米×30厘米,且一端已封口的聚丙烯塑料袋装料装料,调节培养料的松紧度,并用绳子扎着袋口。

(五)消毒灭菌:常压灭菌法,即将料袋装入灶内,向灶内通知入蒸汽,当温度上升到100℃左右时,维持12~13小时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再焖一夜,可增强灭菌效果。

(六)接种

1、袋料冷却:灭菌后,将料袋移到接种室内冷却,当料袋内温度下降到30度以下时,方可接入菌种。

2、接种场所消毒:用气雾消毒盒点燃熏蒸杀菌,或者喷洒0.25%新洁尔灭液等消毒剂除菌。接种用具也须用消毒剂消毒处理后使用。

3、接种:接种须在无菌的接种箱、接种罩或接种室内进行。将冷却的料袋移入接种场所内,打开袋口,迅速从瓶中挖出菌种,直接放入袋内,再用绳扎着袋口。

(七)菌丝培养

1、培养发菌场所选择与消毒、杀虫

培养发菌场所要求清洁卫生、干燥、通风良好,遮光,使用之前喷洒消毒剂和杀虫剂,杀灭杂菌和害虫。

2、排菌袋发菌

冬季气温低于20℃时,须加热保温发菌。夏季高温多湿,应开启门窗通风。

3、培养发菌管理

培养发菌期间,将温度控制在20~28℃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常通风换气,排出二氧化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培养10天后,检查1次发菌情况,将感染杂菌的菌袋拣出,防止传染。培养40~50天,菌丝方可长满培养料,即可进行出耳管理。

(八)出耳管理

1、开出耳口:常用“V”字形开法,即每排列开3个口,共开4列,呈“品”字形排列,每个菌袋上开12个出耳口,出耳口长2厘米,深0.5~0.8厘米,上端距袋口2厘米,下端距袋底4厘米,角度为45°。

2、催耳管理

(1)场地整理:平整催耳场所,在地面上或在层床面上铺上一层薄膜,准备催耳。

(2)排放菌袋

将开好出耳口的菌袋,直立排放在地面上,袋与袋之间相距2~3厘米,间隔一个畦排放菌袋,便于形成耳芽后,分散排放菌袋出耳。排好菌袋后,及时在菌袋床上搭建塑料薄膜小拱棚,再覆盖遮阳网。

(3)催耳环境条件控制

将温度控制在18~23℃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范围内,干旱时,在覆盖物上喷水,使其湿润而不滴水;给予散射光照。经过10天左右,在开口处便形成黑色耳芽。

(4)耳芽生长期

在耳芽生长期间,温度控制在15~28℃之间,相对湿度85%左右。水分管理:在晴天早、晚应喷水;雨天不喷水,阴天耳片干燥时,须喷水浇湿耳片;做到干湿交替管理,有效地防止流耳和杂菌感染菌袋。在采收前停止喷水。

(九)采收与采后管理

1、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变薄,颜色变浅时,即可采收。采收前1天,停止喷水,同时加大通风量,让耳片自然干燥。采收下来的耳片,须及时干燥。采收时,将整丛耳片一并采收,不留白蒂,同时,去掉病耳。

2、采后管理

采收结束后,停止喷水,待下一潮耳芽形成,并逐渐长耳片时,进入出耳管理,仍须做好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