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合理使用微量元素水溶肥

发布日期:2019-02-08 14:15

近年来的新品种有了较大变化,特性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故合理密植应因种而异。大穗型品种如农大108、滑丰986,每亩留苗3200至3700株较合理。耐密紧凑型品种如浚单18、郑单958,每亩留苗4200至4700株为宜。一般要求亩播种量2至4公斤。播深3至5厘米。等行距为60至70厘米,宽窄行的宽行距80至100厘米、窄行距30至50厘米。

微量元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起着大量元素无法替代的作用,科学地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铁肥,小麦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232克铁。缺铁时,叶色黄绿,发生小斑点,嫩叶出现白色斑块或条纹,老叶早枯。

硼肥,小麦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18克硼。缺硼时,茎叶肥厚弯曲,叶呈紫色,顶端分生组织死亡,形成“顶枯”,花丝伸展和分蘖均不正常,麦穗发育不好,结实率极差,严重时后期“穗而不稔”。在缺硼土壤上施用硼肥,可使小麦增产10%以上。

锰肥,小麦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26克锰。缺锰时,初期脉间失绿黄化,并出现黄白色的细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连成黄褐色条斑,靠近叶的尖端有一条清晰的组织变弱的横线,造成叶片上端弯曲下垂;根系发育差,有的变黑死亡;植株生长缓慢,无分蘖或很少分蘖。

铜肥,小麦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8克铜。缺铜时,新叶呈灰绿色,叶尖白化,叶片扭曲,叶鞘下部出现灰白色斑点或条纹,老叶易在叶舌处折断或弯曲;植株节间缩短,抽穗少,严重时不能抽穗或穗形扭曲,小穗上的次生花败育,籽粒发育不全或皱缩。

锌肥,小麦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21克锌。缺锌时,植株矮化丛生,叶缘扭曲或皱缩,叶脉两侧由绿变黄直至发白,边缘出现黄、白、绿相间的条纹。据各地对比试验,在缺锌地区施用锌肥,可使小麦增产5-10%以上。

各地应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测试结果,在微量元素含量低于临界值或处于较低含量水平时补施微肥,尤其是淮北pH值较高的石灰性潮土、砂姜黑土更注重锌肥、锰肥的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可以与腐熟的有机肥混匀于翻地前撒施或基施含微量元素肥料的小麦配方肥,具体施用方法参见各类微量元素施用说明书。对于基肥没有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中后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喷施。喷施时间:拔节期、扬花期、孕穗期均可,下午5点以后喷施为最佳时间。

前日开幕的第三届华南(广州)农博会上,不少企业推出以“土壤改良”、“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为卖点的土壤调理剂。这种调理剂能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尤其是镉污染吗?专家认为可以部分改善,但难以恢复原状。

磷肥难以造成镉污染

长期用磷肥,对土壤镉含量有影响吗?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副站长林翠兰认为,已有研究表明,施用磷肥土壤中镉虽有增加,但增加量不至于造成土壤污染,“如果说是施用磷肥造成土壤镉污染,那么一定是地域性的,与不同产地的磷肥、施用区、环境因素及管理措施都有关”。早在十几年前,就有学者考虑过这个问题,经过计算发现,长期施用国产磷肥,带入土壤中的镉不会引起环境问题。四川一项研究发现,连续15年用磷酸钙后,土壤中的镉含量上升的幅度非常小。

林翠兰介绍,磷肥主要由磷矿石加工而成,磷矿含有镉,不同磷矿中镉含量不同,我国的磷矿,早在1990年代就有学者调查过,几个磷矿主产区的镉含量相当低,如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等,而我国磷矿的平均镉含量,总体上低于世界主要磷矿。加工后的磷肥,我国的镉含量也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

建议:强制性限制肥料镉含量

土壤一旦被镉污染,很难消除。林翠兰认为,有些土壤调理剂某种程度上能够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性,让种在其上的农作物镉含量达到食品安全要求,但要让受污染的耕地土壤恢复到以前的状况,是不大可能。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成本很高,即使一亩地投入1万至1.5万元,也未必能让污染的土壤恢复原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试验,林翠兰说,一直有研究、推广的人员在进行,但结果不稳定,与土壤本身情况差异有关。但要缓解重金属通过农产品对人的伤害,不是没有办法。

强制性限制肥料中的镉含量是第一步。林翠兰提出,我国的农业行业标准中,只有水溶肥料、生物肥料有强制性的重金属限量指标,其他几种基本没有,有也是“推荐”指标,而非“强制”的。

蔬菜、小麦、豆类吸镉力强

对于已污染地区,可以改种吸镉较少的作物。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杜鹏祥博士等发现,各种研究表明,蔬菜、小麦、豆类吸镉能力较强,而玉米、水稻较低。

也可用富镉植物“吸”走土壤中的镉,不过仅靠作物吸收,效果非常有限,而且富镉植物中的镉仍然可能通过其他渠道进入人体。目前,世界上已发现了500多种富镉植物,有印度芥菜、宝山堇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