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介壳虫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19-01-31 00:17

柑橘介壳虫是为害柑、橙、柚类的主要害虫,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在叶片、果实和枝条上吸食汁液,使叶片变黄,影响开花结果,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使枝梢枯萎,甚至全株枯死。

为害症状

其主要种类有盾蚧科的红圆蚧、褐圆蚧、糠片蚧、矢尖蚧和黑点蚧,硕蚧科的吹绵蚧及粉蚧科的柑橘粉蚧。它们一般具有如下共同的特性:形态特化,胸足退化或完全消失,一般除初孵幼蚧具活动能力外,一旦固定便不再移动,终生在一处取食;能分泌蜡质物覆盖虫体,形成各种介壳,随着虫龄增大,介壳增厚,药物一般难直接接触到虫体;蚧类为害后,可诱发煤烟病,蚧类喜荫蔽环境,枝叶过密,利于其生存和繁殖。

生活习性

柑橘介壳虫在云南一般会发生4~5个世代,由于雌成虫产卵期长,故从第二代起田间发生世代重叠现象十分明显,从4月至11月均可见各种虫态。据笔者多年的调查观察,每年4月上旬后气温较稳定,便有大量幼蚧孵化出来,至4月中下旬出现全年第一次幼蚧发生高峰期,以后每隔40多天便有一次较为明显的幼蚧盛发高峰期。

防治方法

(1)作好检疫工作。多种介壳虫都是随着苗木或繁殖材料等传播。因此,在移植或运输柑橘苗木、果实、接穗之前,进行认真检疫,如发现介壳虫,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传播扩展。常用的熏蒸剂有溴甲烷。溴甲烷不影响苗木生活力。

(2)适时合理修剪。在孵化之前去虫枝,集中烧毁。同时通过修剪可以改善橘园通风透光,造成不利于介壳虫生长的生态环境。

(3)保护利用天敌。蚧类的天敌种类很多,特别对一些有效天敌,如捕食吹绵蚧的天敌棗大红瓢虫、澳洲瓢虫,寄生在盾蚧类的金黄蚜小蜂等,应加强保护、放饲和人工转移,以控制蚧类的发生。在保护利用天敌方面,特别要注意农药的使用,尤其是在天敌昆虫的大量繁殖时期,应尽量少打药或不打药,非施药不可,也只能用有选择性的农药,对天敌影响小的药剂,尽量避免使用有机磷类药剂,可改用油制剂等。

(4)掌握虫情,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掌握在卵的盛孵期喷药,尤其掌握在每年第一代卵的盛孵期喷药,这是防治蚧类害虫的关键时期,此时喷药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矢尖蚧的化学防治应抓住全年当中的关键时期即第一代卵的盛孵期喷药,在红河州的时间是4月上、中旬。

目前防治蚧类比较有效的农药有下面数种:

①松脂合剂:是国内用于防治蚧类的传统药剂,只要熬制得当,原料质量有保证,掌握好防治适期,定会收到显著的效果。冬春季一般使用浓度为10~15倍稀释液。

②70%~90%机油乳剂50~100倍稀释液。

③化学农药:40%水胺硫磷1000~1500倍稀释液,50%马拉硫磷800~1000倍稀释液,50%敌敌畏乳油000倍稀释液和48毒死蜱(或乐斯本)1000~1500倍稀释液,40%速扑杀1500倍稀释液等,均对若蚧防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