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避雨栽培是葡萄栽培中一种新的形式,它是在夏秋季葡萄生长季雨水过多的地区,在葡萄架杆、枝蔓上部增设塑料薄膜防雨棚,使雨水不能直接落在枝、叶、花、果上,减少或避免了雨水对葡萄的影响,改变了植株生长期葡萄叶幕层周围的小气候,从而保证了葡萄健壮生长的一种特殊栽培方式。
陕西大部分葡萄产区均处于东亚季风区控制范围内,每年葡萄成熟前(7、8、9月)正值降雨集中时期,雨热同季,连绵的阴雨是导致葡萄病虫滋生和葡萄品质、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关中、渭北南部、陕南地区发展葡萄生产应该实行避雨栽培。
避雨栽培防雨覆盖架设置
避雨栽培主要有单行单棚和多行大棚两种形式。
1,单行单棚:一般用长度为3.0~3.1米的水泥桩柱,地下埋入50~60公分,地上部2.5~2.6米,在距葡萄杆顶端60公分处先固定一个长1.8米的横杆(横梁),横杆可用木杆、竹竿或钢材(6厘米×6厘米角铁)均可,但以钢材作横杆牢固性最好。每行顶头两端和每行中每隔一个水泥桩柱横向用长竹片或粗铁丝将各行的横杆(横梁)连在一起,以增加总体的牢固性,面积较大时,这条长横杆(横梁)的两端要用粗铁丝拉紧,并牵埋锚石。避雨棚的拱杆长2.2~2.3米(总体要一致),可用钢材或宽约3厘米的竹片,用竹片时边缘要打光,拱杆中心固定在水泥桩柱顶端,两端分别固定在横梁或铁丝上,每隔0.7米设置一个,每667平方米(亩)370个。每行两头桩柱和横杆(横梁)的两边的三道铁丝拉下并用锚石固定。
避雨棚上部建成后再在第一道横杆下方60厘米处固定长度1.2米的第二道横杆,在靠两道横杆边端约10公分处和柱桩距地面90公分~1米处设置一道铁丝,总共5道铁丝。
避雨棚复膜用宽2.2米、厚0.03~0.04毫米的无滴膜,整齐地覆盖在每行的拱杆和铁丝上,膜两边用小竹夹固定在上部拱杆两边的铁丝上,然后再用压膜线或布条固定压好棚膜。
若用原来的篱壁架改作避雨棚时,可在原架杆上端向上再绑接固定一个高50~60厘米左右的立杆,同时再分别设置横杆、拱架和钢丝,最后复膜形成避雨棚。避雨棚建设时,所有桩柱、横杆、铁丝、棚膜的高度、宽度、走向都必须整齐一致。
2,避雨大棚:采用跨度6~8米,高度3米,肩高1.8米的钢架或竹木架大棚,或相应大小的塑料大棚去除周围的围膜来做为避雨棚,也可不去除围膜进行避雨促成栽培。大棚内种植2~3行葡萄,大棚可以是单栋,也可以是多棚连接在一起连栋大棚。
一个地区采用何种避雨栽培方式,要因地制宜,但一定要注意,避雨棚不能过低,尤其是覆盖棚膜后,棚膜距叶幕层的距离应保持在50公分以上,以防避雨棚内通风不良和造成夏季高温伤害。
设施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园的管理基本与露地栽培相同,但要注意的是避雨棚遮档了自然降雨,葡萄园水分供给全靠人为的调节,因此在葡萄园水分供应上要认真进行安排。同时在雨季也要注意棚膜上雨水的疏导和收集,防止在棚间和低洼处大量涝积。